游戏百科

如果没有慈禧的阻拦,这个“疯子”或许早已“荡平”了日本?这里说的“疯子”,不是别

如果没有慈禧的阻拦,这个“疯子”或许早已“荡平”了日本?这里说的“疯子”,不是别人,正是晚清政坛上以铁血手腕著称的左宗棠。 说起晚清那会儿的乱局,左宗棠这号人物确实是个狠角色,外号“疯子”不是白叫的。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军政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生在1812年的湖南湘阴,家里是典型的耕读传家,父亲左观音靠种地和教书过日子。左宗棠从小就脑子活络,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可科举这关他就是过不去。道光十八年头一遭进京赶考,十八岁的小伙子舟车劳顿,考完就落榜了。没灰心,干脆在京城多待两年,混迹于魏源这些时务派学者圈子,聊国家大事,聊得热火朝天。这段经历让他对天下大势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死磕八股文。 回湖南后,他先在长沙城南书院教书,顺带帮地方官管管钱粮,练就了一手实打实的行政手腕。咸丰二年太平军闹起来,湖南乱成一锅粥,他四十出头就投奔巡抚张亮基,负责筹饷募兵。这活儿干得风生水起,挨村串户拉捐款,拉兵源,很快就入了曾国藩的眼,进了湘军幕府。湘军打太平军那阵子,他从帮办大臣干起,亲力亲为,指挥安庆战役时围城几个月,硬是把太平军困死。城破后继续追击,率队翻山越岭,收复了不少失地。同治年间捻军北上,他带淮军湘军合璧,在山东平原上兜圈子打,骑兵迂回包抄,捻军就散了架。 西北那摊子事更考验人,光绪初年新疆阿古柏叛乱,俄国还想插一脚。左宗棠七十岁了,还亲自督师西征,从兰州出发,翻祁连山,趟戈壁,粮道补给线拉得老长,士兵冻饿交加,但他咬牙顶住,一路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直至全疆平定。这仗打下来,花了四百万两银子,朝廷差点破产,可新疆稳住了,俄国人也没敢再伸手。左宗棠这人办事雷厉风行,赏罚分明,手下将领怕他怕得要死,但也服他那股铁腕劲儿。回师时他驻肃州,批阅文书到深夜,手风湿病犯了还握笔不放,典型的拼命三郎。 左宗棠不光会打陆地仗,对海防也早有主张。早在咸丰末年,他就上书说“海防重于塞防”,意思是别光盯着西北边疆,日本这小国海军在憋大招,得赶紧建舰队。光绪九年日本吞琉球,台湾海疆吃紧,他驻福州当闽浙总督,主管船政局。那时候福州船厂刚起步,他推着造铁甲舰,训练水师,奏请朝廷拨五百万两银子扩军。奏折递上去,慈禧一看,先搁一边。她那会儿正愁俄国在新疆闹腾,优先把钱砸到陆防上,西北屯兵修堡垒,海防的事儿就拖着。 慈禧这人掌权后,挪用海军经费不是一两次。左宗棠的折子批下来是“缓办”,理由是国库空,西北费还没结清。其实银子呢?不少流进了圆明园修缮和后来颐和园的工程。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了,她铁了心要重修,颐和园更是个无底洞,湖挖山堆,花了三千万两,本来是海军预备的钱全搭进去了。李鸿章那边北洋舰队倒是建了点,可他更偏向买外国船,左宗棠主张自造自强,俩人理念不合,慈禧夹在中间,干脆偏向李鸿章。朝议上左宗棠直言不讳,说北洋远水救不了闽江近火,得东南自立门户。可慈禧听完就散会,事儿没下文。 中法战争那年,光绪十年,法国舰队打到台湾,他赶紧调船政水师援闽,镇海一仗打退了法舰。他上书请追击,防日本捡便宜,可慈禧下旨停战,转头忙颐和园落成,挪的钱正好够园子金碧辉煌。日本人呢?趁机派船去琉球勘测港口,野心昭然若揭。左宗棠气得直上密折,列日本舰队数据,建议访日刺探,加紧铸炮。可折子又石沉大海,慈禧正让太监监工园子,银子流水般砸进假山水榭。左宗棠派人催款,信使跑断腿,靴子磨穿了也只换来一句“暂缓”。这阻拦不是小事儿,直接断了东南海军的胳膊。 要说左宗棠的海军构想,搁谁看都靠谱。他在福州船厂试制巡洋舰,附图样上奏,强调闽厂能独立造船,不用全靠洋人。假如慈禧不拦着,这五百万两拨下来,船政局早成规模,东南水师能和北洋互补。左宗棠的湘军底子厚,陆海结合,打日本那帮海军新丁不是问题。日本明治维新后海军起步晚,靠英国教官训练,舰队虽多但协调差。左宗棠若掌东南,训练水兵时注重实战,配上自造铁舰,甲午那年黄海一战格局就变了。慈禧挪钱建园,等于自断臂膀,海军经费从光绪九年到二十年,实际到位不到三成,舰船老化,鱼雷艇都没几艘。 光绪十一年左宗棠病倒福州,咳嗽得厉害,口述遗折叮嘱海防要紧。次年二月就走了,七十四岁。遗体运回湖南,沿途老百姓哭着送,棺过洞庭湖时船夫齐声号子。葬在家乡,墓碑刻得工整。可他的海防主张,就这么尘封在内阁。慈禧继续挪银子,颐和园建好后她常去逛,湖光塔影挺气派,可海疆呢?光绪二十年甲午开打,日本联合舰队直扑黄海。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列阵,李鸿章指挥定远镇远反击,可日舰鱼雷准头高,炮击密集,清舰中弹后倾覆,海水吞没水手。旅顺港陷落,炮台守不住,日军登陆台湾地区,基隆一带丛林枪战,清兵依托土垒射击,可补给跟不上,败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