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荷兰终于“清醒”了,准备把安世半导体,还给中国公司。   根据彭博社的消息,荷

荷兰终于“清醒”了,准备把安世半导体,还给中国公司。   根据彭博社的消息,荷兰政府内部知情人士11月7日表示:在中国逐步放宽“安世中国的芯片出口”之后,荷兰政府也计划暂停对安世荷兰总部的“特别接管”,准备把管理权还给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 安世半导体的实力不容小觑,采用全链条IDM模式,7座晶圆厂年产芯片超千亿颗,东莞基地掌握80%核心产能,车规级芯片月产80万片,支撑着全球15%的汽车需求,其小信号MOSFET连续多年全球销量第一,更是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欧洲40%的车用芯片市场都由它占据,全球每五辆车就有一辆在使用它的功率芯片,这样的行业地位,让它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谁也没想到,2025年9月底,这场原本互利共赢的合作突生变数。 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企持股超50%的子公司追加制裁,而闻泰科技恰在清单之中。紧随其后,荷兰政府便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案》,以“存在严重管理缺陷”“威胁欧洲经济安全”为由。 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甚至解除了中国籍首席执行官的职务,由外籍高管临时接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管理缺陷”不过是借口,法庭文件中与“50%股权穿透规则”相关的表述出现近20次,荷兰此举实则是配合美国的对华制裁,想要借机攫取这家芯片巨头的控制权。 荷兰政府或许以为这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却没料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安世半导体80%的核心产能集中在东莞,面对荷兰的无理接管,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逐步收紧了安世中国的芯片出口。 这一举措直接击中了欧洲产业的命脉,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如今的汽车早已离不开芯片,一辆燃油车大约需要600枚芯片,电动车更是高达1600枚,而欧洲车企对安世芯片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仅仅一个月时间,欧洲汽车工厂就陷入了“无米下锅”的困境。 大众、福特等巨头面临大规模停产风险,欧洲行业协会发出严重警告,若芯片短缺问题无法解决,行业将亏损200亿欧元,数十万人面临失业。德国、意大利等欧洲汽车大国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向荷兰政府施压。 汽车产业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支柱,芯片断供带来的连锁反应足以撼动本国经济根基,他们自然不可能任由荷兰的任性之举毁掉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一道道压力如同泰山压顶,让荷兰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曾经的强硬态度开始出现松动。 屋漏偏逢连夜雨,荷兰政府赖以支撑的“合法理由”也悄然崩塌。中美在马来西亚达成阶段性贸易协定,美国暂停了针对中方公司的50%股权穿透原则。这一变化让荷兰的处境变得无比尴尬,当初接管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依据瞬间消失,所谓“维护经济安全”的说法沦为国际笑谈。 没有了站得住脚的理由,荷兰的接管行为彻底失去了合法性,继续强占安世半导体只会让自己在国际上颜面扫地,沦为违背市场规则、肆意侵犯企业权益的反面典型。更让荷兰忌惮的,是我们手中的稀土王牌。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制造光刻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关键材料,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仅掌控着69.2%的开采量,更垄断了90%以上的加工产能。 荷兰ASML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生产一台光刻机需要超过10千克稀土,且必须依赖中国的超高纯度试剂材料,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替代。中美马来西亚会谈后,中国暂停了对美国0.1%稀土成分的出口管制,却未对欧盟国家放宽限制。 这意味着,ASML生产光刻机所需的稀土,必须向中国特别申请,而申请能否通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处理结果。荷兰心里清楚,一旦中国拒绝批准稀土出口,ASML的产能将直接腰斩。 月产量可能下降15到20台,一年损失超32亿欧元,相当于每天白扔近900万欧元。这样的损失,荷兰根本承受不起。内有欧洲盟友的强烈施压,外有失去合法依据的尴尬和稀土断供的风险,荷兰政府终于认清了现实,收起了高傲的姿态。 即便如此,为了挽回些许颜面,荷兰还是为管理权的移交设置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未来几天内,中国放宽芯片出口的情况得到确认,欧洲汽车公司能顺利收到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供货;二是安世中国工厂、荷兰总部及母公司闻泰科技之间的货款与资金往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知情人士透露,荷兰有关部门最快将于下周暂停对安世荷兰总部的接管,将其正式移交中国母公司。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跨国博弈,最终以荷兰的妥协告终。 它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环环相扣,互利共赢才是正道,任何试图以强权打破规则、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身。荷兰的任性之举,不仅没能占到便宜,反而让欧洲汽车产业陷入危机,自己也差点面临稀土断供的困境,这样的教训足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