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金正恩遭遇前所未有重创 这位掌舵朝鲜的领导人,刚送别了那个能在权力风浪中为他稳

金正恩遭遇前所未有重创 这位掌舵朝鲜的领导人,刚送别了那个能在权力风浪中为他稳住船舵的"三朝压舱石"。 97岁的金永南病逝,一场仓促却规格顶级的国葬,暴露的不仅是失去老臣的痛惜,更是朝鲜权力结构与外交路线的深层震荡。 金永南绝非普通退休高官,他是朝鲜政坛罕见的"常青树",从金日成到金正恩,三代领导人更迭里,多少人起起落落,他却从没跌出核心圈,这种 “常青树” 在任何国家的政治舞台上都算稀有物种。 就说职务变迁吧,1983 年就当上了外相,1998 年宪法一改,直接坐上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位置,这可是当时朝鲜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一坐就是 21 年,直到 2019 年 91 岁才卸任,这份履历拿去随便比,在朝鲜政坛找不出第二个。 这次的国葬看着仓促,从 3 号病逝到 5 号下葬就两天时间,但规格直接拉满了。金正恩凌晨 1 点就跑去吊唁,还亲自当治丧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要知道这种待遇可不是普通退休高官能享有的。 治丧委员会里全是硬角色,内阁总理朴泰成、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委员长崔龙海,全是金正恩最信任的核心班底,再加上人民军仪仗队列队、全场降半旗,最后安葬在新美里爱国烈士陵园,这每一个细节都在说,金永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 要说权力结构里的 “压舱石” 作用,金永南的存在太关键了。金正日时期,这位前领导人不喜欢过多露面,大量的首脑外交工作全压在金永南身上,等于他成了朝鲜对外的 “门面担当”。 等到金正恩 2011 年接班,局势还不稳的时候,又是金永南在 2016 年劳动党七大上,和金正恩一起出现在政治局常委班子里,帮着稳住老臣军心,也给新人立了标杆。 在朝鲜政坛,高官降职是常事,比如前总理朴凤柱就曾被降到厂长位置,可金永南历经三朝从没受过这待遇,这种稳定性本身就是权力结构的 “稳定器”,现在这根定海神针没了,核心圈里少了个能衔接老中青三代的角色,说没震荡那是骗自己。 外交路线上的影响更直白,金永南简直是朝鲜外交的 “活字典”。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他去了,2014 年索契冬奥会见了普京,2018 年平昌冬奥会更是以 90 岁高龄率团访韩,跟文在寅会晤,看着南北运动员举统一旗帜入场时还落了泪,那场 “破冰之旅” 直接为后来的朝韩会谈铺了路。 对付美国他也有一套,2009 年见克林顿,2010 年见卡特,都是在朝美关系僵住的时候,他出面当 “沟通桥梁”,既硬气地谈主权,又不把话说死,这种在意识形态和现实外交间找平衡的本事,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学来的。 更关键的是,现在朝鲜外交团队里不少人都是他带出来的,他那套 “对中俄稳同盟、对美韩有沟通不妥协” 的风格,早就渗透到外交决策里。 如今这位 “总教头” 走了,虽然短期内还能照着老路子走,但遇到新的复杂局面,比如美韩搞军事同盟、半岛局势有新变化的时候,谁能像他那样凭着几十年经验镇住场子,还真不好说。 金正恩搞这么高规格的国葬,表面是惜别老臣,实际上也是做给内外看的 —— 既给现有干部们立榜样,说清楚 “忠诚为国就有回报”,稳住内部凝聚力。 也对外释放信号,朝鲜的外交传统不会断,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少了金永南这个 “缓冲器”,未来的外交路线怎么调整,权力核心怎么补位,都得经历一段适应期。这种藏在哀荣背后的不确定性,正是最值得琢磨的深层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