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报!新加坡受访者一句“我会支持美国”,敏感话题被推到台前! 据最新报道,新加坡方面宣布了继续执行与美军的轮驻与使用设施安排,同时公开强调不选边站、务实平衡。这步棋下得及时,但考验在后头,我看这变化来得快。 1965年被迫独立这个时间点,决定了新加坡的先天弱项:国土小、资源少、周边以马来民族为主的国家为多,安全余地很窄。早年依托英国,随后把美国当作外部安全支点,这是从一开始就定下的路线。 樟宜海军基地的信号很直白,美方舰机长期轮驻,P-8巡逻机定期到访。装备序列也能说明问题:F-35B已获批增购,空军同时拥有F-15SG和F-16,陆军列装HIMARS,陆航有阿帕奇。对照欧洲与以色列供给的新加坡A330加油机与潜艇,体量和关键性不在一个级别。安全维度上,新加坡把最要紧的环节交给了美国体系。 经贸侧的绑定同样明显。与美国的双边贸易规模在上千亿美元量级,半导体环节上,设备与设计工具大量来自美系企业与受其控制的生态,一旦授权收紧,产线就会受影响。金融方面,新加坡金管局以一篮子货币管理汇率,但美元权重高,利率与资金面的波动受美方影响更大。顺着这条链路新加坡在关键节点离不开美国。 民意并非只有一个方向。皮尤等机构的调查显示,多数新加坡居民对中国持好感;媒体问卷也出现不少受访者把中国视作可靠合作对象。官方层面,黄永宏多次讲过,新加坡与美国是安全合作伙伴,但不是同盟,不会替任何一方站台。这组表态与社会调查摆在一起,能看出国内外两个层面的差异。 落到操作层面,新加坡一边维持与美国的安全合作,一边推进同中国的自贸协定升级、陆海新通道和金融合作项目。对照那句采访,社会个体会给出直接回答,国家层面的做法则是把安全与发展分开处理,把风险拆开管理。 马六甲航道是另一个定盘星,大量全球海运从这里经过,新加坡对通行顺畅与贸易稳定的依赖度极高。有前外长在公合提到,现在可能更靠向美国,二十年后也可能调整,这是一种顺着供给能力和环境变化做动态判断的思路。 合在一起新加坡优先按现实算账。谁能提供稳定的安全与市场,它就把合作做深,同时保持多条路线并行。“支持谁”在国家层面不是情绪题,而是时点与空间的选择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