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

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小聪明,结果被俄军反过来拿捏,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 谁能想到,乌军花 1.2 亿美元打造的 “地下长城”,最后竟成了插翅难飞的牢笼。红军城这一仗的反转看得人直呼意外,乌军本想靠着纵横交错的矿道耍小聪明,躲在地下拖延战局,结果被俄军精准拿捏,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了叫天天不应的死局,最终 5500 名守军要么投降要么溃败。 2025 年 11 月 4 日,俄军正式宣布完全掌控红军城全域,只剩下零星残部在负隅顽抗。从战场画面来看,城区地面建筑早已被炮火夷为平地,但真正的激战其实发生在地下。 这座位于顿巴斯煤田核心的城市,有着 400 公里长的废弃矿道,乌军早就把这些隧道改造成了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最深的矿井能抵御 10 万吨当量核弹,70% 的前线物资都通过隧道秘密输送。 乌军一开始打得确实顺利,靠着矿道的支巷灵活作战,白天躲在地下工事里固守,夜晚就摸出来突袭俄军休整点,硬生生阻滞了俄军 11 天。 他们以为只要守住地下,就能用 “空间换时间” 等待援军,毕竟这些矿道像蜘蛛网一样复杂,俄军想清剿比登天还难。可他们没料到,俄军压根没打算硬闯,而是换了一套 “围而不歼” 的打法,直接断了他们的生路。 俄军先构建起严密的地面包围圈,把通往红军城的关键公路全控制住,建立起 “死亡封锁线”。不管是乌军的补给车辆,还是试图增援的部队,只要靠近就会遭到无人机和火箭炮的无差别打击。乌军曾试着用无人机空投少量水、药品和弹药,但对于数千名守城士兵来说,这点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很快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更狠的是俄军对地下工事的精准打击。他们用无人机侦察锁定矿道的通风井和出入口,然后让苏 - 34 战机投下 FAB-1500 钻地弹,炸弹穿透地面后在隧道内爆炸,瞬间引发坍塌,不少乌军士兵被直接埋葬在地下。 对于侥幸存活的守军,俄军派出敢死突击队,配合无人探测车扫描热源,炸开通道后用霰弹枪逐一清剿,地下战场的残酷程度远超地面。 这场战役中,乌军的精锐部队遭受到了建制性重创。第 155 法式装备旅、第 79 空中突击旅和第 25 空中突击旅的核心指挥机构要么被精准拔除,要么被迫投诚,其中第 155 旅率先竖起降旗,麾下的豹 - 2 坦克营却离奇失联,成了战役中的一个谜。31 个作战单位被打散,大量士兵伤亡,受伤的士兵得不到救治也无法撤离,只能在绝望中等待结局。 俄军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反转,关键是放弃了以往 “围三厥一” 留缺口的传统战术,转而采用 “围点打援 + 后勤绞杀” 的组合策略。他们早就预判乌军会全力驰援,提前设好了埋伏,彻底切断守城部队的后勤生命线。这种打法不仅大幅降低了俄军的伤亡,还实现了以最小代价歼灭乌军精锐的目标,让乌军想靠矿道拖延的小算盘彻底落空。 随着红军城的失守,乌军的顿巴斯防线出现了物理性崩塌,三条铁路干线瘫痪,东线补给被完全切断,俄军顺势向克拉马托尔斯克推进,那里有着乌克兰最后一条 152 毫米炮弹生产线。这场战役也让泽连斯基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战局,甚至提出以当前战线为基础停火,而俄军的特别军事目标尚未完全达成,后续的战场态势还在持续变化。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