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要是开战了,中国沿海被炸怎么办?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家放心不少,如果中美开战,美国能把中国沿海打得很惨,但中国也能把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彻底拔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多是把发展的重心往西部挪,而美国一旦失去了亚太这块阵地,世界第一的位置恐怕就坐不稳了。 太平洋的风浪总在夜里翻涌,谁知道哪天就会卷起更大的涛头?沿海那些灯火通明的港口和工厂,本是我们国家对外窗口,要是真遇上麻烦,该怎么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家底?戴旭上校那句直戳人心的话,就跟一盏灯,照亮了大家心头的疑虑,却也让人忍不住多想:这场较量,到底谁更占上风? 沿海地区的重要性,那真是我们国家经济命脉的一大块。那里集结了全国大部分的港口和工业基地,上海港、宁波港这些地方,年年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支撑着进出口贸易的八成以上。想想看,没有这些码头,货物堆积如山,工厂的机器就得闲置,全国的供应链链条一扯就乱。外部势力要是动起歪心思,瞄准这些要害,确实能造成不小损失。这不是空谈,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摆在那儿,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布局,到现在,日本有十四个美军基地,韩国也有几个大据点,第七舰队巡弋海域,关岛的空军基地随时能出动轰炸机。这些部署,本意就是想围堵我们的东部门户,让人不由得捏把汗。 但话说回来,我们国家这些年没闲着,早就在筑牢防线。导弹部队的东风系列,射程覆盖亚太那些点位,海军的航母编队和驱逐舰群,也在逐步壮大。空军隐形战机的列装,更是让防御网密不透风。这些都不是摆设,而是实打实的底气。戴旭上校那番话,就出自这样的背景下,他是空军指挥学院的战略教官,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国防话题。一次讨论中美关系的场合,他直截了当点出:美国要是真动手,能对中国沿海造成重创,但中国反手就能把美国在亚太的势力根基给端掉。沿海挨炸了咋办?大不了把发展重心往西挪,美国呢?丢了亚太这块地盘,全球霸主的位置就悬了。 这话说出来,接地气又实在。戴旭上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基于对双方实力的清醒判断。美国在亚太的基地,数量多达几十个,驻军超过八万,航母战斗群和远程轰炸机是他们的王牌。但这些基地离我们太近了,东风-21D和DF-17这样的高超音速导弹,早把它们纳入囊中。韩国乌山基地、日本横须贺港,这些地方要是被精准打击,美国的投送能力立马瘫痪。反观中国,海军舰艇总数已超美国,空军战机性能不落下风。开战假设下,美国的航母群靠近东海,就能遭反舰导弹招呼;他们的空军从关岛起飞,也得面对S-400系统的拦截。戴旭上校强调的“拔掉影响力”,就是指这种对等威慑,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更要命的是,中国有后手,美国没有。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国土广袤,西部大开发从上世纪末启动,到现在已见成效。成渝经济圈的GDP规模超七万亿,重庆的电子产业、成都的航空制造,这些集群让内陆地区成了新引擎。基础设施上,高铁网连通山川,能源基地资源丰富,就算东部暂时受挫,产能也能快速转移。西部还有“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连接中亚和欧洲的市场通道已打通,货物运输不再单靠海路。 美国那边就不一样了。亚太是他们的经济命根子,这里制造业密集,消费市场巨大,占他们出口的三成多。半导体供应链、贸易航道,全系于此。一旦亚太阵地丢了,企业订单断崖式下滑,美元地位动摇,盟友体系也得散架。日本和韩国的基地,本是他们拉拢的棋子,但真到火拼,这些国家自己也得掂量。过去几年,美国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动,派舰艇过境时,总得面对中方舰机的伴随,最终多是口头抗议了事。 戴旭上校的话,还透着一种战略自信。中国从来不主动挑事,坚持和平发展,但和平靠实力维系。国家这些年推进国防现代化,沿海建起多层防御体系,内地储备战略物资,科研投入源源不断。这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守护家园。外部势力要是想试探底线,中方有能力让它付出代价。 从长远看,这种态势对地区稳定是好事。中国推动东盟合作,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稳步推进,强调对话解决分歧。军事上,海军常态化巡航维护权益,外交上,共建共享的理念赢得人心。西部开发的加速,更是让国家韧性更强。2024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产业升级让那里从资源输出地变成创新高地。这套组合拳,打得有板有眼,确保在复杂环境中,发展不掉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