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工智能泡沫在周二迎来第一次公开的冲击! 当天,特斯拉的股价表现格外引人注目,跌幅比其他科技企业都要猛,让所有投资者都把目光投向了埃隆·马斯克。 市场风向的突然变化,背后其实早已埋下伏笔,《华尔街日报》曾经点明,高风险资产的资金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开始快速流出。这种状况下,机构投资者早就开始减仓,把最大的风险悄无声息地甩给了散户,像过去一样,散户成了最后的买单者,站在了最危险的位置。 这轮人工智能狂潮之后,争议和怀疑并没有消失,美国的股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分析和预测,不少人早已习惯了市场的剧烈波动。 最有趣的是,虽然大家嘴上都承认泡沫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人却坚信自己能在合适的时机抽身离场。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眼明手快,这种自信不断膨胀,源于前些年几乎闭着眼睛买入都能赚钱,因为市场一路涨得停不下来。 不过,市场远没有表面上的简单。即便散户有各种想法,但没人能对抗大资金和大趋势,每当泡沫破灭,最先感受到疼痛的总是这些小投资者,很多人实际上是在用侥幸心理博弈,他们以为靠直觉就能踩对点,实际上常常被反方向狠狠收割。 如果拉回到特斯拉和马斯克,情况就有意思多了,虽然看起来他也是人工智能赛道的激进玩家,但他最大的底气来自实打实的产品和技术。 和很多互联网公司或者AI初创企业靠概念融资、技术演示拉高估值不同,马斯克眼里的人工智能,和他的产业制造紧密结合,像特斯拉这种企业,人工智能最终会落在自动驾驶、智能硬件这些具体的产品形态上,支撑着真实的销量和市场需求。 即便整个行业都在经历大规模的调整,马斯克的资产基本盘依然有着坚实的依托。 他把人工智能和工业制造结合起来,这在科技领域目前还看不到类似对手,市面上很多所谓的AI企业,产品还处于“想象空间”阶段,一旦信心崩盘,市值消失得比谁都快。 但特斯拉背后不仅有数据、有真实应用场景,还兑现了技术承诺,即使未来泡沫破掉,马斯克和他旗下的公司依然可能成为破局者,带领技术走向落地。 回头看这一轮人工智能投资浪潮,最核心的悬念就在于:谁能在动荡中活下来,谁又会被市场重新认知,投资从来都不是幻觉和自信的较量,最后拼的是谁能顶住考验,把手里的技术真正变成市场认可的产品。 马斯克凭借产业和技术打底,极有可能在这场大洗牌中脱颖而出,人工智能的路还很漫长,但他手头的实体产业和技术,这反而变成他抵御风暴的最大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