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一一灵源禅寺! 福建省晋江市灵源禅寺,千年名古刹,

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一一灵源禅寺! 福建省晋江市灵源禅寺,千年名古刹,位于晋江市安海镇灵水村背后,海拔305米。 因山顶较平坦,唐朝时称为太平山、鹏山,宋朝仁宗嘉年间御史吴中复、吴中纯隐居在此修道,故改称吴盟山、吴山。 又因为山中时有一泉水清澈甘甜,梁天监年间,这一带的山民都患上红眼病,用井泉水涂抹眼晴,冰凉退热,眼晴就不红不痛了,这泉水能治眼病的消息传开 了,所以又称为灵源山。 后来这里建了一座寺庙,就取名 灵源寺,灵源禅寺占地96亩,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供奉观世音菩萨、天公等诸佛菩萨及神明。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来庵隐居的道士蔡明浚与寺僧守净共同扩建。贞元八年欧阳詹曾撰名联:“隋唐古刹,闽越名山。” 元末明初(1368年),张定边在此出家,号沐讲禅师,于明洪武初年在山腰建新寺。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名天公案(观),因常有紫云盖上,故号“紫云寺”(后毁);下名灵源寺(即灵源庵)。 明永乐七年(1409年),寺左又建一“霁云书院”,一称朱子祠。 正德年间(1506年前后)里人吴东篱,精通堪舆,亲自劝募在右边建尼姑庵舍和夫人妈宫,并筑寺围墙。为此,寺宇规模初定。 明宰相王鏊退 隐还乡后,在寺院东南建之“可月堂”、“得月亭”等景物。明代灵水人吴东篱也有“鲤鱼戏水上天台”之语。 清至民国十九 年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题:“碧螺春晓”、旁建“碧螺春轩”,并 书“灵源禅寺”四字石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