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75年,基辛格访华时,毛主席指着自己的脑袋笑着说“这里还行”,又拍着腿坦言“

1975年,基辛格访华时,毛主席指着自己的脑袋笑着说“这里还行”,又拍着腿坦言“走路有点不稳了”。这句半开玩笑的话,让在场的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此时82岁的他,早已被肺心病、白内障和听力衰退缠上,身体大不如前。 谁能想到,这位晚年被病痛困扰的老人,曾是在江河中劈波斩浪的“弄潮儿”。毛主席这辈子就爱游泳和登山,青年时写的《体育之研究》里就说,身体强弱是可以变化的,强身健体才能担大任。 1958年南宁邕江的冬天,水温只有17度半,警卫员都打哆嗦,他却带头跳下水,蛙泳、潜泳切换自如,甚至能仰卧在水面上好几分钟不动。 最让人佩服的是1966年,73岁的他在长沙刚告别故乡,就惦记着去长江游泳。7月16日那天,他从武昌下水,在浩浩荡荡的长江里游了1小时40分钟,时而仰泳时而侧泳,真应了他“胜似闲庭信步”的诗句。上岸后有人夸他身体好,他摆摆手说:“长江再大也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也是纸老虎,游泳既能练身体,更能练意志。”这就是伟大的领袖,连运动都透着革命豪情。 除了健身,读书更是毛主席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他常说,要是只剩十年活头,他就要学九年零三百六十五天。早年在北大图书馆勤工俭学,李大钊就总看见他抱着书不放,中午啃两个糯米团就打发了。长征路上马背上看书,延安时期连卫生间都堆着书,新中国成立后私人藏书上万册,基辛格见了都惊讶:“领袖的家不像宫殿,倒像学者的书房。” 他读书范围特别广,从马列著作到《安徒生童话》都看,还总督促身边人学习。许世友不爱看书,毛主席就催他读《红楼梦》,说看五遍才有发言权,甚至送他哥白尼的书。或许这就是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榜样吧,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望。 时间到了1976年,周总理的逝世让毛主席精神备受打击,身体也越来越差。5月27日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成了他最后一次接见外宾。但即便卧病在床,他也没放下工作和书本。工作人员得把书举起来他才能看,可他依然坚持批阅文件。 9月8日那天,毛主席身上插着各种医疗设备,连进食都要靠鼻饲管,却还是一次次示意要看书看文件。护士长的记录里写着,从凌晨到下午,他11次看书看文件,累计2小时50分钟,最后一次看文件是16时37分,离他去世只剩8个多小时,那次他足足看了30分钟。谁也没有想到,一位病危老人会用生命最后的力气坚守岗位。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连说话都困难时,还在关心国家大事。卫士周福明发现他想写字,递过纸笔后,毛主席只颤抖着画了三道杠,又在床头上敲了三下。周福明忽然明白,他是要看法西斯首相三木武夫的竞选消息。当时日本大选关键,毛主席即便病危,心里装的还是国际局势。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伟人溘然长逝。华国锋在紧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决定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让后人永远能瞻仰他的风采。这个决定,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毛主席晚年的坚守早已超越了个人意志。泳池里的坚韧、书本中的执着、临终前的牵挂,都藏着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用一生证明,伟大从不在于光环,而在于把信念融入每一个日常,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参考来源: 澎湃新闻《毛泽东同志逝世47周年,重温这份感人至深的护理记录》 人民网《毛泽东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