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35年8月长征途中,红四军军长许世友正忙着准备迎接毛主席的慰问,没等收拾妥当

1935年8月长征途中,红四军军长许世友正忙着准备迎接毛主席的慰问,没等收拾妥当,毛主席已经笑着走到他身边坐下。两人刚握手,毛主席就问起他的名字,许世友在掌心比划着解释:“叫许士友,士兵的‘士’,朋友的‘友’,我把原来当官的‘仕’改了,想一辈子当士兵。” 谁也没有想到,毛主席听完当场叫好,但毛主席认为,光当士兵不好,捡起树枝在地上画起来:“不如改成世界的‘世’,做世界人民的朋友,我们革命可不只为中国百姓啊。”许世友瞬间听明白了,连夸毛主席看得远。后来他常说,这哪里是改名,分明是上了堂深刻的党课。 真正让许世友下定决心追随毛主席一辈子的,是陕北那次生死误会。红军刚到陕北批斗张国焘,有人把红四方面军和张国焘的错误绑在一起,没多少文化的许世友想不通,竟打算带人造反去打游击,结果被当成叛徒要枪毙。 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他先问了徐向前和康生,得知许世友是敢打硬仗的英雄,只是性子倔。可没等处理,许世友竟提出要带枪见毛主席,康生当场就急了,劝毛主席干脆处决他。不料毛主席却说:“让他带,还能装子弹。” 这一下彻底震撼了许世友。他走进办公室就扑通跪下,哭着说自己绝不敢对主席开枪,只是心里委屈。毛主席赶紧扶他起来:“张国焘是张国焘,你许世友是许世友!”当场就下令放了他。这就是伟大的领袖,能看透人心,更能容下忠臣。 从那以后,许世友就认准了毛主席,说自己活着尽忠毛主席,死了尽孝陪母亲。 毛主席一直很关照这个“大老粗”将领。许世友8岁进少林寺学武八年,打仗勇猛却没读过多少书,毛主席总催他多学习。有次毛主席让大家读《红楼梦》,许世友翻了翻说全是“吊膀子的事”,这话传到毛主席耳朵里,开会时当场批评他:“没看五遍就没发言权,得搞点文学!” 后来毛主席还特意给许世友送了《天体运行》这类书,虽然许世友看不太懂,但还是好好收着。1964年有干部说许世友这样的大老粗办事得谨慎,毛主席当场反驳:“成吉思汗、刘邦都是大老粗,照样办大事!许世友没文化,不也打败了那么多黄埔生?”济南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毛主席亲自点将许世友当总指挥,硬是啃下了硬骨头。 许世友对毛主席的忠诚,都藏在行动里。1950年抗美援朝,他见别人去打仗,自己留着搞后勤,急得让杨得志给毛主席带话要上前线,毛主席笑着把他加进了名单。他还珍藏了上万枚毛主席像章,品种之全在全国都少见,这都是实打实的崇敬。 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彻夜流泪,把报纸上的毛主席像剪下来贴了满墙。去北京守灵时,卫士不让带枪,他硬说自己是政治局委员,非要带着——其实是怕有人捣乱,要亲自保护毛主席。看到毛主席遗体有浮肿,他当场抓着医生要拔枪,那股急劲里全是悲痛。 晚年隐居南京后,许世友还是改不了怀念毛主席的习惯。桌上总摆着《毛选》和那本没看懂的《红楼梦》,连邓小平来看他,他一说起毛主席就热泪直流:“没有毛主席,哪有我许世友。”临终前他请求土葬陪母亲,虽然违了火葬规定,但邓小平特批同意了,这也算是圆了他“尽忠尽孝”的心愿。 许世友与毛主席的情谊,是领袖识才与战将尽忠的完美契合。毛主席看透了许世友的勇猛与赤诚,用信任与包容成就了他;许世友则用一生的忠诚回报知遇之恩。这种跨越生死的将帅情,不仅见证了革命岁月的艰辛,更彰显了领袖的胸襟与战将的风骨。 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毛泽东如何对待两个曾“大骂”他的人?》《许世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