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50年11月,湖南韶山的土地改革正搞得热火朝天,轮到给毛主席家划分土地时,当

1950年11月,湖南韶山的土地改革正搞得热火朝天,轮到给毛主席家划分土地时,当地干部彻底犯了难。韶山党支部书记毛仁秋思来想去,还是写了封信给毛主席,问他家现在有几口人、能分多少。 其实干部们心里清楚,毛主席离开韶山后家里人大多牺牲了,真正难办的是他父亲当年留下的家业曾够上富农标准。 谁也没有想到,毛主席一看信就明白了干部们的难处。这可不是简单的分田问题,而是涉及政策公平的大事。没过多久,毛主席就让儿子毛岸青回到长沙,明确传达了他的决定:毛泽东家不参与分田,家产全交给政府处理。 这事得从毛主席年轻时说起。韶山冲过去有句民谣:“十户人家九家穷,柴棍红薯度一生”,可见当年有多落后。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是个精明人,靠做生意攒下了家业,22亩田地让家里成了富农。他本来想把毛主席培养成管账的好手,十几岁就把账房钥匙交给了毛主席,可毛主席满脑子都是读书和外面的世界。 1910年,17岁的毛主席不顾父亲反对,留下“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句就外出求学了。1921年他回乡动员弟弟毛泽民革命时,更是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家里的田地山林全分给贫苦农民,欠别人的钱连本带利还清,别人欠的账一概勾销。谁能想到,一个本该继承家业的人,会主动把家产分光?或许这就是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榜样吧。 之后毛家的财产交给族人代管,可兄弟几个闹革命的开销早就把积蓄花光了,到土改时账本上还欠着4030元。按照《土改法》,毛主席家既没有劳动力在韶山务农,也不符合分田的任何条件。其实早在1949年,杨开慧的表弟开玩笑问会不会给他家划富农,毛主席就说“按政策办事”,这就是伟大的领袖,从不会搞特殊。 毛岸青带回的不光是不分田的决定,还有毛主席的三条嘱咐:家产交政府、阶级成分实事求是、绝不允许徇私。要知道当时全国新解放区都在搞土改,就是要让农民有自己的地,毛主席怎么可能让自家搞特殊?他心里装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全中国的贫苦大众。 毛主席对自己和家人向来严格。当地政府想给韶山修公路、建别墅,他立马写信制止,说国家还困难,不能因为是他的家乡就浪费钱。他自己穿的睡衣打了十几个补丁,工作人员要换都不让,中南海的家里除了书就是旧家具,连基辛格都惊讶这不像大国领袖的家。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还带着孩子们吃苦菜,说这是农民的救命菜,吃苦精神不能丢。毛岸英、李讷都被他送去基层劳动,这样的教育方式,难怪能培养出正直的后代。这就是伟大的领袖,自己节俭一生,却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上。 毛主席在土改中的抉择,恰恰体现了他“公而忘私”的本色。他本可以凭着身份享受特殊待遇,却主动放弃分田,用行动维护了政策的公平。这种不搞特权、严于律己的作风,不仅在当时凝聚了人心,更成为后人永远学习的榜样。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得失抛在脑后。 参考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毛泽东用行动为后人做出榜样》 《毛泽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