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向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金额高达50多亿,真是让人肉疼!没想到刚交完没多

中国向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金额高达50多亿,真是让人肉疼!没想到刚交完没多久,联合国10月初又开口要钱,否则只能裁员,结果到10月底,我们又全额汇出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这缴费的规矩可不是临时拍脑袋定的,联合国打1945年成立起,就立下了按比例分摊会费的章程,经济体量、人口规模、贸易份额都算在里头,每三年根据各国经济数据调整一次,谁也没法随便改。   2025年联合国常规预算刚突破35亿美元,中国按19.6%的分摊比例,正好是50多亿人民币的常规会费,这笔钱要支撑联合国总部运营、国际法庭运作和基本外交协调,一分都不能少。   可规矩是死的,现实里的账却乱得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0月中旬直接在成员国会晤上放话,再收不上钱就要“破产”了,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截至9月底,联合国只收到当年66.2%的会费,拖欠总额超7亿美元,年底还可能面临4.5亿美元的赤字。   为了活命,秘书处已经把2026年预算砍了15.1%,足足削掉5.77亿美元,连纽约总部大楼都开始电梯罢工、暖气停摆,外交官们裹着羽绒服办公,食堂连咖啡都换成了速溶的。   更要命的是维和行动遭了重灾,作为独立于常规预算的专项经费,维和资金缺口已经逼得联合国做出减员决定——驻守南苏丹、黎巴嫩等9个敏感地区的“蓝盔部队”要减员1/4,涉及1.3到1.4万名军人和警察,连文职人员都要精简20%。   南苏丹的维和营地已经停发了医疗物资补给,黎巴嫩边境的观察哨只能靠肉眼巡逻,原本该轮换的部队因为没钱买机票,只能超期驻守在战火边缘。   中国明明还顶着发展中国家的帽子,按说能申请会费缓缴或享受梯度减免政策,却没半点含糊,常规会费刚缴清,10月底又把追加的紧急经费汇了过去,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特地用中文说了“谢谢”,这份表态在欠费成风的当下,显得格外刺眼。   反观占着22%份额的美国,早成了“最大欠费户”,算上历年拖欠的金额已超30亿美元,几乎赶上联合国一年的常规支出,却半点不慌。   美国的赖账甚至带着刻意的政治算计,特朗普第一任职时期就喊着“联合国机构臃肿”,故意拖欠会费逼其削减项目;到了2025年,白宫干脆在预算案里计划全面终止维和资金支付,还扬言要“砍掉所有没用的业务”。   可他们对WTO这类能卡别人脖子的机构却从不欠费,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派,明摆着把会费当成了拿捏联合国的筹码,排第三的日本分摊6.93%,虽没像美国那样赖账,却也从没主动提过分担额外支出,每次催款都以“国内财政紧张”搪塞。   这联合国的财务制度也确实透着股“死脑筋”,既不能像主权国家那样发行债券筹钱,也没辙真正惩罚欠费国——哪怕拖欠再多,安理会否决权照样用,国际会议照样参加。   会费调整机制更是滞后,三年一次的核算周期,根本跟不上中美经济实力的变化,中国从2000年的第15位缴费国跃升到第二,分摊比例翻了三倍,制度却没跟上配套的话语权调整,更荒唐的是,预算要193个会员国协商一致才能通过,等于把否决权交到了赖账的主儿手里。   中国这近百亿的支出,掏得确实让人觉得沉甸甸的,要知道国内还有不少民生短板,乡村振兴要砸钱,科技攻关要烧钱,养老医疗的保障网还得织得更密,可国际社会的摊子总得有人拾掇,要是联合国真垮了,小国家没了说理的地方,战乱地区的援助断了线,海盗横行的航线没人护航,最后遭殃的还是普通百姓。   咱们掏这钱,不是傻,是清楚多边体系的底线在哪,2024年红海局势紧张时,正是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多国护航,才保住了中国30%的中欧贸易航线;新冠疫情期间,联合国世卫组织的病毒基因共享平台,帮中国快速研发出疫苗。   这些看不见的保障,都是会费背后的价值,可这份兜底的担当,也该换来规矩的完善。总不能每次都让守规矩的人买单,让耍无赖的人占便宜。   古特雷斯最近在联大特别会议上提了改革方案,想把欠费国的投票权与缴费情况挂钩,还计划引入私人捐赠补充经费,可这些动了美国奶酪的提议,大概率会被安理会否决,中国代表在会上明确表态支持改革,但也强调“不能让发展中国家替发达国家买单”,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你说这种“兜底”的担当,该不该有?要是美国一直赖账,咱还该继续掏吗?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