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88年,廖昌永读大学时,宿舍有人丢了钱,他们一致怀疑是廖昌永。廖昌永气不过准

1988年,廖昌永读大学时,宿舍有人丢了钱,他们一致怀疑是廖昌永。廖昌永气不过准备拿菜刀去和造谣的人同归于尽,但一个人的劝阻救了他的一生。 1988年冬夜,上海音乐学院宿舍里,一场小小的风波如雪花般悄然堆积。钱丢了,目光齐刷刷指向那个刚从四川乡下进城的穷小子廖昌永。愤怒如火,他摸出菜刀,誓要与那些闲言碎语拼个了断。可就在楼梯口,一双手拉住了他——那人的一席话,点亮了前路,也铸就了今日的声乐巨匠。这把刀,最终换成了麦克风,唱出多少中国青年的不屈? 廖昌永是四川农村小子,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早走,母亲拉扯三个闺女外加他这个小儿子。村里锣鼓队教他哼几句调子,他就爱上了唱歌。可那年头,考音乐学院难比上青天。他先去四川音乐学院试水,没成;转战中央音乐学院,又碰壁。第三次,咬牙报上海音乐学院,成都考区上百人,就他一人过关。录取通知书到手那天,他在家乡田埂上乐得直转圈,泥巴沾一腿。 收拾行李,姐姐们凑了学费,母亲纳双千层底布鞋。他坐绿皮火车两天两夜,颠簸着到上海。九月天,柏油路烫脚,他光着脚丫站在学院门口,抬头瞧那八层教学楼,愣神半天。老家最高不过两层土坯房,这地方对他来说,简直天上人间。宿舍六人间,铁床吱呀,同学们多是城里孩子,穿的确良衫,抽屉塞进口巧克力。他每月生活费从老家邮局分三次寄来,勉强够温饱。专业课上,别人早认五线谱,他连钢琴键都摸不准。饭点人多,他就端搪瓷缸躲琴房后头,就白开水啃咸菜疙瘩。 那年深冬,宿舍闹了场事儿。有人丢了半个月饭钱,六双眼睛直勾勾盯上廖昌永的床铺。城里同学背地里嚼舌根,说穷山沟来的,手脚不定干净。这话传开,像风刮过走廊,大家摇头叹气。廖昌永听着这些闲话,气血上涌。夜里熄灯后,他摸黑翻出厨房菜刀,打算找那些造谣的同归于尽。楼梯口上,声乐老师罗魏闻讯赶来,拦腰抱住他。老教授拽着他唠了半宿,说真要剁人,这副金嗓子就废了。 琴房管理员后来总说,有个瘦高个学生,天天赶早占位子,熄灯铃响三遍才黑灯瞎火回宿舍。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放榜,他从吊车尾挤进前三甲。大二秋天,每月初八,传达室准时来张五十元汇款单,汇款人栏空着,附言写多买点菜。这钱来得及时,让他熬过最难的三年。毕业典礼上,他瞅见女友王嘉的听课笔记,那娟秀字迹跟汇款单上的一模一样。原来,王嘉瞒着他寄钱。王嘉父母是成都机械厂退休职工,听说准女婿要卖祖屋凑学费,二话不说掏积蓄帮衬。婚礼那天,老丈人拍他肩膀,说不图家当,就看中这股拼劲。 成名后,廖昌永在央视节目里忆起这些,总说太太王嘉是最严的听众。别人叫好时,她总挑出毛病。有回他在金色大厅唱完咏叹调,满堂喝彩,她短信来:第二段转调慢半拍。他看着手机乐:今晚又得琢磨半宿。如今,他早不是当年光脚进校门的穷学生。站在母校讲台,给新生致辞,总指着老琴房说,那会儿在墙上刻八个字,人活脸面,艺要良心。学生们去考证,窗台下还真有刻痕,不过是七个字,人穷志不短。 从青涩学生到声乐系主任,廖昌永办公室常年摆两样东西:褪色蓝布包袱和泛黄汇款单复印件。央视记者追问成功秘诀,他摸着单子上的字迹笑:哪有秘诀,不过是拿菜刀的手,改握了麦克风。这话听着接地气,却道出多少中国青年的心声。穷小子起步,靠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老师一劝,媳妇一帮,集体一拉,路就宽了。我们国家这些年,教育越办越好,像廖昌永这样的农村娃,进城追梦的机会越来越多。奋斗路上,总有误会有坎坷,可咬牙挺过去,就能唱出自己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