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蒋介石的曾孙、台北市长蒋万安又一次站到了聚光灯下,这一次他没有回避,而是用一个匪夷所思的“打太极”式回应,公然亮明了与大陆设立的“台湾光复纪念日”唱反调的立场。 大陆立法把“台湾光复纪念日”正式定下来了,这个信号很明确,就是告诉全世界,台湾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大陆给这天赋予法律意义,就是要让历史和现实都说话,不让外部势力和岛内“台独”有话可说。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蒋万安面对媒体提问,居然绕来绕去,就是不肯说个明白。 他的说法大概就是“台湾地区的未来要由台岛民众自己决定”,还加了一句“目前统一没有条件”。 这话一出,岛内媒体倒是争相报道,但在大陆这边,大家只觉得这不是在推卸责任吗? 其实蒋万安不是第一个这样说话的蓝营政客。 就在前不久,国民党开全代会,新主席郑丽文在台上慷慨激昂,说要让国民党变成“狮群”,不再做“羊群”,要勇敢对抗民进党政府。 听起来气势挺足的,但你要仔细听她全程发言,关于统一这事儿,连个边都没碰。 她讲了很多民生、治安、两岸和平,却死活不提“统一”两个字。 其实这种“打太极”的说法近几年在蓝营已经成了主流。 很多蓝营政客都怕被贴上“亲中”“卖台”标签,所以干脆什么都不说,把话说得模棱两可,既不得罪“本土派”,又不让大陆太难看。 结果就是,蓝营在两岸议题上越来越没有分量,连自己的核心价值都快守不住了。 说实话,这几年,台岛的舆论和政治氛围变化很大。 民进党不断推动“去中国化”,在教科书、媒体、政策上都在淡化两岸的历史联系。 蓝营本来是唯一还能讲讲“两岸一家亲”的力量,但现在连他们自己都开始含糊其辞。 蒋万安的表现,说白了,就是蓝营在现实压力下的“自保”。 他对“台湾光复纪念日”不愿多谈,不愿对统一有任何承诺,很大程度上是怕在选票上吃亏。 其实站在大陆的角度,统一一直是底线。 大陆这次以立法方式定下“台湾光复纪念日”,意义可不小。 这不仅仅是纪念历史,更是明确告诉台岛和全世界,“台湾地区”从来不是谁能随便说不要就不要的。 联合国早就明确一个中国原则,大多数国家也都承认台岛属于中国。 大陆这些年一直强调和平统一,但对分裂言行的态度也越来越坚决。 相反,台岛政坛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糊派”,既不敢承认历史,也不敢表明未来方向。 其实,这种态度对两岸关系发展并没有好处,反而让岛内民众越来越迷茫,对未来更没信心。 再说郑丽文。 她在全代会上喊得震天响,说国民党要变成“狮群”,可说到底,“狮群”如果连自己的方向都不敢定,那再多的吼叫也只是空喊。 郑丽文的讲话虽然激发了蓝营支持者的士气,但对最关键的两岸议题还是选择了回避。 她强调“和平”“安全”“民意”,但就是不谈统一。 这种态度看似是现实妥协,其实是在慢慢丢掉蓝营的根本。 要知道,国民党当年能在台岛立足,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现在连这个都不敢说了,蓝营的路还能走多远? 台岛这一轮“模糊化”操作,说到底是现实和历史的碰撞。 一方面,岛内政治环境越来越排斥任何跟大陆“靠近”的言论,蓝营政客要生存,只能往“安全区”靠。 另一方面,大陆这边的态度却前所未有地坚定。 两岸之间的“温度差”越来越大,蓝营在夹缝中左右为难,只能用模糊态度来维持自己的政治存在。 但这种“自保”策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是历史的回响,也是现实的宣言。 大陆用法律的方式,把历史和现实牢牢锁在一起,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台岛问题没有模糊地带。 蓝营政客如果一味逃避,最终只会让自己被边缘化。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关心的其实还是安稳的生活、平和的发展。 两岸如果能够和平发展,是大家共同的福气。 但如果政治人物只顾眼前利益,不敢承担历史责任,那就很难凝聚起真正的力量。 说到底,两岸关系的关键,不在于谁喊得大声,也不在于谁说得漂亮,而在于有没有担当和远见。 蒋万安和郑丽文的表现,是台岛整个政治现实的缩影。 面对历史和现实,他们选择了模糊与回避,但历史终究会给出答案。 希望未来的两岸关系,能在坦诚和理解中找到真正的出路,而不是在一次次的“打太极”中错失良机。 参考: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搜狐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