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那么惧怕芬太尼?其实说白了,美国之所以怕芬太尼,并不是这小小的白色粉末本身,而是背后那场能拖垮社会根基的“自我制造的灾难”,这是半岛电视台下的定义,一点都没有夸张。 美国医院急诊室里,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刚抢救完一名芬太尼过量的年轻人,又推来一个意识模糊的患者,纳洛酮的用量一增再增。 更让人揪心的是老年人,2015 到 2023 年,美国 65 岁以上老人中,芬太尼相关死亡数从 264 例飙到 4144 例,涨幅 1470%。 不少老人是误服了伪装成感冒药的芬太尼,或是治慢性疼痛时不慎成瘾。 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早有伏笔。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多家制药公司为了赚快钱,疯狂推广阿片类止痛药,却刻意隐瞒成瘾性,还跟医生、患者说 “这药几乎不会让人上瘾”。 医生开这类药特别方便,不用老盯着患者调整,几分钟就能开一张处方,患者觉得止痛效果好,医生收入也不受影响,大量药物就这么流到市场上,慢慢养出了庞大的成瘾人群。 后来监管想收紧处方,可已经晚了,成瘾者没了正规来源,全跑到黑市买替代品,2010 到 2014 年,美国白人海洛因致死率一下子涨了 267%,毒品泛滥的口子就这么被撕开了。 而现在,治理层面的混乱让危机雪上加霜。 过去十年,制药行业砸了巨额资金游说政客,不少议员收了捐款,到现在都没对芬太尼搞彻底的分类管控。 之前闯了大祸的制药公司,最后就赔了点钱,还分十几年给,跟他们赚的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一点震慑力都没有。 两党更是把这事当政治筹码,共和党提了个 “阻止致命芬太尼贩运法案”,132 个民主党议员全反对,就怕对方抢了功劳。 国会好几年前就收到芬太尼危险的警告,结果因为党派吵架,迟迟不立法,效率低得离谱。 与此同时,芬太尼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 毒贩特别狡猾,把芬太尼混进海洛因、冰毒里,或者做成儿童糖果、感冒药的样子,普通人根本分不出来。 美墨边境每天有几十万车辆、人员进出,缉毒的人手却不够,截下来的芬太尼连实际流通量的零头都不到。 2023 年,美国缉毒部门一次就缴了 7700 多万粒芬太尼药片,按致命剂量算,够毒死全体美国人,这流通规模想想都吓人。 可能有人会问,芬太尼本来是什么? 其实它是上世纪 60 年代研发的医用镇痛药,专门给癌症晚期或术后患者缓解痛苦的,规范用的时候是 “帮手”。 可它毒性太强了,2 毫克就致命,差不多就是一粒细盐的重量,过量之后呼吸很快就会受影响,抢救时间只有几分钟。 就是这么个需要严格管控的药,在美国却成了 “夺命符”。 2023 年全年有 7.5 万人死于芬太尼过量,在 18 到 45 岁人群里,它已经是第一死因,得州还有工人接了张掺毒传单就中毒,这样的个案越来越多。 危机还在啃噬美国的经济根基。 每年因非法药物滥用要花 1930 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好几个行业的年总产值。 制造业现在招人特别难,好多年轻人因为吸毒过不了体检,就算招进来,也老缺勤、干活没效率,行业每年损失数千万工时。 政府的钱也用错了地方,本应该修公路、建学校的钱,全砸在吸毒者的治疗、康复和监狱关押上,法院审毒品案子跟流水线似的,根本顾不上公正。 现在最关键的是,美国 25 到 45 岁的中坚劳动力,占了芬太尼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这部分人本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却一个个被毒品毁掉。 老人、新生儿这些弱势群体也被卷进来,整个社会的根基都在摇晃。 说到底,美国怕的从来不是芬太尼这一点点白色粉末,而是这场由资本贪婪、监管缺位、政治内耗共同造出来的灾难。 如果这些核心问题不解决,再怎么抢救患者、缴获毒品,也救不了被毒品吞噬的生命,更修复不了已经千疮百孔的社会根基。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