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义乌老板娘一句“排队去”,把印度婆罗门游客当场整不会了。 ​抖音上那条1200万

义乌老板娘一句“排队去”,把印度婆罗门游客当场整不会了。 ​抖音上那条1200万赞的视频,拍的就是这尴尬:高种姓在中国不好使。 视频里的老板娘姓张,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了家小饰品批发店,那天下午正是进货高峰,柜台前挤着七八个客人,有扛着大黑包的批发商,也有像这位印度游客一样来淘货的散客。 张老板娘手里捏着卷打包胶带,正弯腰给江苏来的客户数发卡,这位印度游客突然从人群里挤到最前面,用带着咖喱味的中文喊“我要这个,三个颜色,现在包”,语气里带着点理所当然的冲劲,眼睛都没往排队的人身上扫。 张老板娘没抬头,手上的动作没停,只朝着队伍末尾抬了抬下巴:“排队去,前面还有人等着呢。” 这话一出来,印度游客愣了两秒,像是没反应过来,又往前凑了凑,指着货架上的饰品重复“很快的,我付现金”,还下意识摸了摸手腕上的金手链——在印度,他这动作一亮,店家通常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迎上来,毕竟婆罗门是种姓里的最高层,平时买东西哪里用得着排队,连小贩见了都要主动让着。 可张老板娘还是那态度:“再快也得按顺序,后面的老板都等半小时了。” 这时候排队的客人里有人笑出了声,一个浙江本地的批发商打趣道“在咱义乌,管你啥来头,都得守规矩”,印度游客的脸一下子红了,站在原地手足无措,看看柜台里忙着打包的张老板娘,又看看身后排队的人,最后只好慢吞吞地走到队尾,期间还不时回头往柜台瞅,大概还没搞懂为啥自己的“特殊身份”到这儿就不管用了。 张老板娘后来跟市场里的同行聊起这事,说当时根本没多想。她在这商贸城做了15年生意,接待过几十个国家的客人,非洲的客商、中东的老板、欧洲的采购商,见得多了,从来都是谁先到谁先服务。 “啥叫婆罗门?我不懂那个,我只知道来我这儿买东西,大家都是客户,不能因为谁穿得好、说话横,就把别人晾在一边,那生意做不长久。” 她还说,之前也遇到过想插队的,有本地的小老板,也有外国游客,她都是这么一句话顶回去,“规矩破一次,后面就有人跟着学,反而更乱,大家都排队,反而快”。 这位印度游客大概没料到,在中国,他从小到大习惯的“特权”会彻底失效。在印度,婆罗门不仅社会地位高,生活里处处是便利——去寺庙不用排队,买东西能优先挑,甚至有些餐厅都有专门的座位。 他来中国之前,可能听朋友说“中国人热情好客”,却没弄明白,这种热情是对所有人的尊重,不是对某类“高身份”人的特殊优待。 视频火了之后,有了解印度种姓制度的网友留言“这一下就打破了他的认知”,还有人说“在中国,‘排队’就是最公平的规则,不分国籍,不分身份”。 其实这视频能火到1200万赞,不只是因为场面尴尬好笑,更因为它戳中了大家都认的一个理——平等。在中国社会,没有“种姓”那套说法,也没有“天生高人一等”的规矩,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有身份的人,到了公共场合,都得守同样的规则。 买东西要排队,过马路要看灯,办事要按流程,这些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要求,是给所有人的公平。 那位印度游客最后还是买到了想要的饰品,只是多等了十几分钟。或许这十几分钟能让他明白,真正的尊重不是靠“身份”换的,是靠遵守规则、尊重别人得来的。而张老板娘那句简单的“排队去”,说的不只是做生意的规矩,更是整个社会的底色——公平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大爷还是大爷
大爷还是大爷 1
2025-11-05 09:43
这里的人不会说英语,以后来这里的外国人必须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