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那年营里趁老连长金德顺去军教导队学习,把在南票二矿挖煤天天发烧,由204医院确诊

那年营里趁老连长金德顺去军教导队学习,把在南票二矿挖煤天天发烧,由204医院确诊白血病的73年安徽入伍徐老兵紧急处理复员回家了。老连长刚刚回来,拍桌子大怒,说,他家安徽农村,穷的裤子都穿不上,让他回家等于让他送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辽宁阜新南票二矿作为国家重点煤炭基地,承担着国防工程的重任。部队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转入地方建设,官兵们肩负开山凿洞的任务。矿区环境恶劣,煤尘弥漫,劳动强度极大,许多新兵从南方农村远道而来,适应期充满挑战。1973年冬天,一批安徽青年响应征兵号召,徐老兵便是其中一员。他来自偏僻山村,家境贫寒,入伍前仅靠几亩薄田维生。到达营地后,分配到矿上干重体力活,每天深入井下挖掘,身体迅速消耗。起初只是偶感不适,但煤尘侵肺,疲劳积累,很快演变为持续发热。连队安排检查,204医院确诊白血病,这种罕见疾病在当时医疗条件下,治疗资源有限,预后堪忧。徐老兵的病情反映出那个时代基层部队医疗保障的不足,许多战士在艰苦环境中默默承受。 营里处理徐老兵复员的决定,源于生产任务的紧迫。金德顺连长当时被调往军教导队进修,营级领导趁机召开会议,认为病号影响矿上进度,需尽快安置。手续办得迅速,徐老兵被通知签字,领取少量路费和药品,即刻登车南返。安徽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家庭经济捉襟见肘,这一步等于切断军营的救治渠道。金德顺归来后,发现此事,立即追查责任。他了解徐家情况,那里穷到基本温饱都难保障,复员无异于雪上加霜。连长直接表达不满,强调这种处理方式忽略了战士的实际困境,暴露了营级决策的短视。部队管理本应以人为本,却在任务压力下出现偏差,这件事成为基层官兵间的话题。 金德顺连长没有停留在愤怒上,而是迅速行动,找到刚上任的团长满树林求助。满树林是他的同年兵,两人早年共事,杨海德团长调离后,他接棒上任,正值适应期。金德顺直陈事实,指出营里瞒报病情,匆忙复员的危害。满树林同样不满这种做法,立即介入协调。团里下达指令,派车前往安徽接人,确保徐老兵返回军营。这次干预体现了老战士间的默契,也凸显了团级领导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徐老兵被接回后,免除训练任务,转入炊事班辅助工作,避免加重病情。这样的安置虽临时,却给了他喘息空间,体现了部队对病号的关怀传统。 徐老兵在炊事班的日子,体现了军营生活的接地气一面。他不参与正式操练,但每日协助洗菜切配,融入集体劳动。班里虽有班长管理,但他独立性强,穿着旧棉袄忙碌,饮食与战友同等。这种安排并非优待,而是基于实际体力的调整。卫生队定期接送他去204医院复诊,那台改装卡车成为常态,多次抢救让他从危险边缘拉回。白血病治疗依赖输血和药物支持,医院资源有限,但军营保障让他坚持下来。金德顺连长私下为他准备后事,找后勤处长要木板打棺材,存入仓库,以防不测。 后勤处长虽是老乡,但仓库存放需团级批准,转而建议找参谋长老周。金德顺转而求助周参谋长,后者出主意将棺材拆散成板子,便于存储和使用。这种巧妙处理,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体现了参谋工作的细致。周参谋长后来升任师长,获大校军衔,职业生涯稳步上升。金德顺连长转业后,到辽宁大虎山变电所任副所长,继续发挥组织能力。徐老兵的棺材板静静搁置,象征着军营对他的长久关照。铁马山南坡作为安葬地,专为因公牺牲的战士预留,朝阳位置寓意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