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印度为啥记恨中国?说白了就是眼红。1981年两国GDP差不多,印度1930亿美元

印度为啥记恨中国?说白了就是眼红。1981年两国GDP差不多,印度1930亿美元,中国1950亿美元,到了1982年,印度2000亿,而中国2050亿,又是就差那么一丢丢。   那时候西方经济学家还经常把这两个东方古国放在一起比较,预测着谁会成为未来的亚洲领头羊。 可谁能想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印度的五倍多。 这个差距,就像两个人一起出门,开始还并肩走着,转眼一个已经坐上高铁,另一个还在蹬自行车。 印度人心里的这个结,说到底就是四个字:心理落差。 本来觉得大家都是文明古国,都是人口大国,起步条件也差不多,怎么走着走着就被甩开这么远? 这种心情就像班上的两个中等生,约好一起努力,结果期末考试一个进了前十,另一个还在中游徘徊。 不过要说印度光会眼红也不公平,他们确实有很多实际困难。 比如基础设施这块,咱们的高铁里程已经突破4.2万公里,印度到现在还在为一条500公里的高铁项目扯皮。 他们的“光辉”战斗机研发了30多年,我们的歼-20早就形成战斗力了。 在孟买,至今还有大片大片的贫民窟,老百姓连干净的自来水都喝不上。 而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5%,连最偏远的山村都通了公路和网络。印度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印度人可能没想明白一个道理:发展不是比赛谁跑得快,而是要看谁选对了路。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咬牙修建高速公路时,很多人也不理解,觉得劳民伤财。现在回头看,正是这些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 印度的问题在于,他们太想一步登天了。总是盯着最光鲜的产业,比如软件外包做得风生水起,可基本的制造业却一直搞不起来。 这就好比一个人只想当明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最后很可能高不成低不就。 而且印度一直把自己当成南亚的天然霸主,没想到隔壁的中国发展得这么快。 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后,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更让印度坐立不安。 其实我们真没必要把印度当对手。两个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合作的空间远大于竞争。 比如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这些全球性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携手合作。但印度似乎总放不下那个架子,非要跟我们较劲。 话说回来,印度有些做法确实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封杀中国APP,结果本土APP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流量;提高中国商品关税,最后导致本国物价上涨。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印度毕竟是个有潜力的市场。 他们的人口结构比我们年轻,劳动力充足,如果能解决好内部问题,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关键是要摆正心态,把中国当成发展的伙伴,而不是假想敌。 其实国家之间就跟人与人相处一样,与其眼红别人的成就,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 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证明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如果印度能放下成见,虚心学习,未必不能后来居上。 但现在的印度,似乎陷入了某种怪圈:越是追不上,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容易走弯路。这种心态不改变,恐怕还会在弯路上徘徊很久。 你觉得印度能在未来赶上中国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