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突然宣布了。 11月3日的口径很明确:从11月1日起,苏联时期与芬兰签的《武奥克萨河能源协议》第三、第四条停止执行,俄方不再提供低价“补偿电”。这一步直接改动芬兰外来电源的老渠道。 1940年的来龙去脉摆在那儿,这份安排延续了八十多年。对照近年实际,芬兰在2022年后与俄方商业电交易已大幅缩减,2023年奥尔基卢奥托3号核电机组投运后,国内发电能力有所提升。这次是把历史上的电力安排正式摘除。 芬兰电网公司此前公开过进口占比逐步下降,风电装机快速上量,核电满功率运行后供给更稳。对照俄方的做法,RAO Nordic早在2022年就停止向芬兰供电。短期缺口不至于失控,但购电结构和平均成本会改变。 把焦点拉回我们这边,用电高峰时华东、华南常靠跨区特高压调度来托底,昌吉—古泉、云南—广东等通道已形成常态外送。对照芬兰,跨境互联主要接北欧市场,价格随时段波动明显。多路通道能把风险分散。 电源侧的配置也有差别。国内新投产的台山、福清、宁德等核电机组稳定出力,枯水期由火电和外送电顶上。芬兰冬季采暖负荷高,稳定电源占比必须够。底盘稳,用电才稳。 民生端的变化更直观,企业和居民的电价直接受购电成本影响。芬兰从北欧电力市场采购,价格跟随时段与风光出力变化。对我们来说,稳定供应和可预测成本,比单一低价来源更可靠。 时间线往前推,2022年芬兰外部关系发生变化后,双向电力往来迅速降到接近零。此次取消协议,相当于把老纽带彻底放下,电力联系回到市场和技术层面。 再看整体能源盘面,俄欧之间气、油、电接连出现变量,北欧电价多次走高。我们通过长协燃料、可再生调度和跨区输电,尽量把曲线压平。链条完整,抗波动能力更强。 技术侧的储备也关键。特高压、灵活性电源、储能逐步铺开,调峰能力不断增强。芬兰的储能和需求响应规模还在扩展中。手里有余量,遇到外部变动就更从容。 交易层面,跨境电力买卖重在规则与结算。合同退出后,调度与采购需要重新匹配。北欧市场机制成熟,但外部供应减少会抬升平均成本。预案要在前面做足。 回到这次动作,本质是外部关系变化投射到电力通道。任何一方都会把供应安全和成本控制放在第一位。 对我们来说,继续做强多元电源和跨区通道,把峰谷稳住,是最有效的路径。 芬兰接下来大概率会强化风电和核电出力,增加从瑞典、挪威购电,市场价格会给出新的参照。 能源盘面每天都在变,握紧自己的发电、输电、用电“三件套”,才能稳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