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英学者敦促政府认清现实:英国已沦为二流国家,要对中国尊重一点   最近英国政坛算

英学者敦促政府认清现实:英国已沦为二流国家,要对中国尊重一点   最近英国政坛算是被一篇专栏文章搅得有点不自在,写文章的不是别人,是英国响当当的知名学者西蒙·詹金斯,这人常年在主流媒体发声,说的话向来有分量,这次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斯塔默政府的对华政策,字字句句都戳在要害上。   詹金斯在文章里明明白白地说,现在的英国政府压根没搞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一天到晚跟在美国屁股后面针对中国,纯属不理智的瞎折腾。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但凡稍微了解点现实的人都知道,他说的其实是大实话。   说起来也难怪詹金斯着急,斯塔默政府最近的一系列操作确实有点飘。明明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太阳不落的日不落帝国了,却还总端着过去的架子,动辄就对中国指手画脚,要么跟着美国搞所谓的“对华制衡”,要么在各种国际场合说些不疼不痒的批评话,那股子居高临下的劲儿,仿佛自己还是能左右世界格局的超级大国。   可詹金斯直接泼了盆冷水:别做梦了,现在的英国顶多算个二流国家,跟中国相处的时候,首先得把自己的位置摆对,别想着平起平坐,更别奢望颐指气使,尊重才是最该有的态度。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太贬低英国了?其实真不是贬低,而是实打实的现实。要知道英国的衰落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打二战结束后,曾经的殖民地一个个独立,英镑的霸权地位被美元取代,经济实力就一路走下坡路。   现在拿最直观的GDP数据来说,2024年中国的GDP已经冲到了18.7万亿美元,而英国才3.6万亿美元,连中国的五分之一都不到,甚至比隔壁的印度都少了点。这可不是小差距,是实打实的国力鸿沟,光靠过去的历史光环根本填不上。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样子了,詹金斯在文章里特意强调,美国都不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了,中国的崛起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格局。   这话一点没夸张,现在全球范围内,不管是制造业、国际贸易还是科技创新,中国都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就说制造业,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小到螺丝钉大到高铁飞机,都能自己造;再看国际贸易,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贸易网络里少了中国根本玩不转。   单说中英之间的关系,更能看出斯塔默政府的做法有多不理智。中国是英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就有983.6亿美元,这背后是无数英国企业的饭碗。   就拿今年投洽会来说,英国是主宾国,实际对华投资26亿美元,在欧洲国家里排第一,前七个月更是增长了18%,达到21.8亿美元。   像英国石油、联合利华、阿斯利康这些英国大公司,在华深耕几十年,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核心阵地。英国石油在华运营52年,业务覆盖能源全产业链,连云港的生物燃料项目还能远销全球。   阿斯利康在华营业额从10亿人民币涨到64亿美金,光研发就投了超30亿美元;联合利华四十多个品牌覆盖八成中国城市家庭,还砸16亿建了灯塔工厂。这些真金白银的投资和收益,难道斯塔默政府看不到吗?   詹金斯说得好,要是英国还沉浸在冷战思维里,非要跟着美国把中国当敌人,那纯属玩火自焚。要知道现在的世界早不是非黑即白的冷战年代了,国与国之间更多的是利益捆绑,尤其是经济领域,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英国要是真听美国的话跟中国对着干,先倒霉的肯定是自己的企业。就像阿斯利康中国区的副总裁说的,他们在华三十年的成长,全靠中国的市场和政策红利,要是关系搞僵了,64亿美金的营业额从哪儿来?   还有帝亚吉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酒类消费市场,他们刚在云南建了酒厂,计划搞本土化生产,要是失去这个市场,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自己的商界早就看清了现实。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就说过,拥抱中国就意味着拥抱机会,中英经济高度互补,深化合作才能共赢。   他这话可不是客套话,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占了全球60%的产量和75%的锂电池产能,而英国的科研实力很强,占全球4%的科研产出,要是能好好合作,不管是新能源还是医药研发,都能擦出火花。   可斯塔默政府偏偏要跟美国凑堆,搞那些意识形态对抗,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去蹚浑水,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其实詹金斯的话里还有一层深意,他不是说英国就该低人一等,而是要认清现实。   所谓的尊重,从来不是靠装腔作势得来的,而是靠务实的合作和平等的对话。想当年日不落帝国的时候,英国靠的是工业实力和全球贸易,现在中国靠的也是实打实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的合作态度。   英国要是真把自己当二流国家看,不是说要卑躬屈膝,而是要放下过去的架子,用平等的姿态跟中国打交道,别总想着跟着美国当“小弟”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