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

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 但俄罗斯早年就点出一个关键问题,中国这些光鲜的武器装备,大多藏着个没彻底解决的“老病根”,俄专家看在眼里的共同缺点,说穿了就是“心脏”不给力,高性能发动机这块儿,一直没真正做到完全自主硬气。 这话可不是瞎猜,有实打实的例子撑着,就说空军的歼-20,明明是能和F-22掰手腕的五代机,早年却得靠从俄罗斯买AL-31FN发动机才能升空。算上历次采购合同,中国前后拿了九百多台这种发动机,不光歼-20用,歼-10、歼-11这些主力战机也依赖它。 海军那边更明显,早年“旅海”级驱逐舰用的是乌克兰的燃气轮机,“宋”级常规潜艇装的是德国MTU的发动机,连最先进的055大驱,初期动力系统也绕不开国外技术的影子。 陆军装备同样没逃过这个坎,99式主战坦克够威风吧?但其发动机技术源头还是德国的设计,ZBL-09步兵战车直接用了德国Deutz的动力装置。俄罗斯专家特别提到,中国能造简单装备的发动机,比如运输机、巡逻艇的动力装置,但到了高技术战机、大型驱逐舰这种级别的“动力心脏”,就卡了壳。 核心问题出在两处,一是材料跟不上,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得扛住几千度高温和巨大压力,中国早年造的叶片在质量和可靠性上始终差口气。二是设计和整合能力不足,现代化发动机不是单纯造零件就行,得有整套研发管理体系,这方面中国还在补课。 美国专家盖博・科林斯就说过,中国连先进喷气发动机的大规模量产都没彻底搞定,这成了航空航天工业的关键短板。 有意思的是,唯一的例外是潜艇动力系统,中国能自主生产,但外界至今没搞懂技术是怎么突破的,可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端装备还是得看别人脸色。 俄罗斯现在越来越不愿当“发动机供应商”了,一方面自家需求涨了,另一方面也忌惮中国的竞争力,连歼-20想要的117S发动机都不肯卖。这要是真遇上事儿,动力供应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关键的是,这个短板还连锁影响了武器性能的完全释放,东风-17虽然机动厉害,但射程只有1000公里出头,很大程度是动力系统限制了增程空间。歼-20换上国产WS-15发动机后,性能提了一大截,但美国之音去年还说,这发动机寿命只有美军F135的一半,矢量喷嘴技术也没跟上,直接制约了空战机动性。 除了发动机,俄专家还隐晦提过配套系统的问题,中国武器的“硬指标”猛,但“软配套”常掉链子。比如东风-21反舰导弹,理论上能打航母,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教授迪布就泼过冷水,说这导弹从没真正击毁过以战斗速度移动的船只。 它依赖的侦察卫星和超视距雷达,都是美军容易打击的“软柿子”,真打起来能不能精准定位目标都不好说。 055大驱的反潜能力也是个例子,虽然船本身的平台够先进,但反潜用的声呐系统、反潜导弹和美国比还有差距。美军的核潜艇能做到静音潜行,中国094型核潜艇的噪音比苏联70年代的型号还大,这背后还是动力系统的降噪技术没过关。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搁实战里就是大问题。 值得琢磨的是,中国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中航前些年就计划五年投100亿搞新型喷气发动机,现在WS系列发动机确实有了进步,055后续型号也换上了国产燃气轮机。但美国专家测算,中国至少得先花两三年掌握成熟技术,再用五到十年实现量产,想追上美国20年前的水平都得使劲儿。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实战检验,中国武器近几十年没经历过现代化战争,性能再强也只是纸面上的数据。美军的F-35都在中东实战过好几次,不断迭代改进,中国的先进武器却没机会在真实战场打磨。 俄媒就说过,再好的设计参数,没经过实战考验都是“虚的”,这也是所有新武器的共同隐患。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得客观看,中国军工从追赶到部分超越,也就几十年时间,发动机这种“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美俄都攒了上百年的技术家底,中国想一步追上不现实。现在能把东风-17、055这些装备造出来,性能还能压过美国同类,已经很不容易。 俄专家点出这个缺点,倒不是故意唱衰,他们心里清楚,一旦中国在发动机领域实现突破,陆军的坦克、海军的舰艇、空军的战机都会全面受益。到时候那些性能领先的武器,才算真正没了“软肋”,那时候美国恐怕真得坐不住了。现在中国军工砸钱砸人攻坚,就是在补这个最关键的短板,只是这过程急不来罢了。

评论列表

用户5460好汉
用户5460好汉 3
2025-11-04 12:05
早年是哪一年,咋不说明清时期呐,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