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据乌克兰方面消息,希尔斯基在格里希诺集结了一支规模很大的突击部队。过去一天内,乌

据乌克兰方面消息,希尔斯基在格里希诺集结了一支规模很大的突击部队。过去一天内,乌军四次试图从格里希诺攻入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俄罗斯国防部称,外国雇佣兵和乌军第32机械化旅参与了4次对红军城的攻击,但都被俄军击退,外国雇佣兵和乌军士兵共损失约50人。 与此同时,被困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的乌军也在试图突围,过去一天内进行了10次突围尝试,均被俄军击退。 要搞懂乌军这一天里四次进攻、十次突围全栽跟头的事儿,先得拎清波克罗夫斯克(也就是俄军叫的红军城)这地方有多关键 —— 它就像顿涅茨克西部的 “交通十字路口”,铁路连着重镇克拉马托尔斯克,公路一头通乌克兰内陆补给线,另一头能摸到马里乌波尔,说白了谁占着这儿,谁就掐住了对方在西顿巴斯的生命线。 希尔斯基在格里希诺凑了支大部队想往里冲,打的就是把这 “命门” 抢回来的主意,可他显然没算明白俄军在这儿早布好了 “口袋阵”。 先看那四次从格里希诺发起的攻击,乌军把第 32 机械化旅和外国雇佣兵凑成 “王牌组合”,结果反倒折了 50 号人,这事儿其实早有苗头。 之前俄军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就玩过一套 “防守反击教科书”—— 先派小股部队扎进城区打巷战缠住对手,再绕到后方控制水库断水断补给,最后用火箭布雷车把进出路全封死,不到 72 小时就把几千乌军切成小块收拾了,光歼敌就超千人。 这次守红军城,俄军明显把这套活儿复刻过来了:格里希诺到红军城那几公里路,大概率早埋满了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雷,乌军坦克刚开出去没多远就可能 “趴窝”,步兵一冲锋就成了无人机的活靶子,紧跟着就是俄军的炮火覆盖。 再说那外国雇佣兵,看着唬人,其实好多是为了钱来的,之前有数据说在乌作战的哥伦比亚雇佣兵死亡率高达 10% 到 12%,十个里就得没一个,这种人碰到硬茬哪有什么拼劲? 估计冲锋时磨磨蹭蹭,撤退时比谁都快,能不拖第 32 机械化旅的后腿就不错了,指望他们打胜仗简直是做梦。 再说说被困在城里的乌军,一天十次突围听着挺壮烈,其实就是没辙了瞎折腾。 这伙人早被俄军掐断了补给 —— 之前红军城周边的丘尼希诺火车站被俄军拿下后,唯一能指望的帕夫洛格勒公路补给线也快断了,现在手里的弹药量只够俄军的一百五十七分之一,有的士兵甚至拿着 1943 年产的老式步枪作战,那玩意儿比烧火棍强不了多少,拿着这东西冲出去,不是送人头是什么? 俄军这边早把包围圈收得跟铁桶似的:北面在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之间扎了口袋,中部从多布罗皮利亚防线撕开个口子后往前推了 13 公里,直接摸到乌军后方,南面的部队都快贴到城边了,这 “三叉戟” 式的推进把乌军困得死死的。 更狠的是俄军的渗透战术,小股突击队在宽战线上灵活穿插,把乌军的防线撕得全是窟窿,连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都承认,这防线已经被拆得稀碎。 被困的乌军连基本的防御都快撑不住了,还想突围?十次冲锋说白了就是十次往炮火里送,毕竟俄军连康斯坦丁诺夫卡的几千乌军都能围歼,收拾城里这些断粮断弹的残兵,简直是手到擒来。 其实乌军这两场仗输得一点都不冤,从指挥到配合全是漏洞。希尔斯基凑了大部队却没摸清楚俄军的防御部署,就瞎指挥第 32 机械化旅和雇佣兵硬冲,这不就是把士兵往火坑里推吗? 要知道雇佣兵和乌军的战术习惯、通讯频道都不一样,之前苏梅州还发生过乌军和哥伦比亚雇佣兵因为抢补给互殴两天的乌龙事,就这配合度,打胜仗才怪。 被困在城里的乌军更可怜,高层不让撤退却又不给补给,只能靠一次次自杀式冲锋碰运气,十次突围失败,说白了就是高层指挥失误的牺牲品。 反观俄军,战术清晰得很:先用地雷和无人机封路,再用炮火压阵,接着派小股部队分割乌军,最后集中力量围歼,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别说乌军四次进攻、十次突围,就算再来十次,结果也还是一样。 毕竟实力和战术的差距摆在这儿,光靠蛮劲瞎冲,除了多损失几个人,啥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