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因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中资企业,被各路媒体围堵,场面急转直下。 安世半导体作为功率器件领域的关键玩家,起步于上世纪中叶的飞利浦体系,专注于汽车和工业芯片生产。2018年,中国闻泰科技以约36.3亿欧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当时荷兰当局完成审查后顺利放行,没有附加任何技术转移限制。收购后,安世快速扩张,2024年销售额达14亿欧元,向荷兰财政贡献税收超过1亿欧元。公司在奈梅亨总部及德国、英国工厂雇佣上万本地员工,产品覆盖汽车制动、照明等核心模块,每辆欧洲汽车平均嵌入数百枚其芯片。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闻泰列入实体清单,指其可能涉及敏感技术出口,尽管安世主要产能留在欧洲。荷兰官员在华盛顿会晤中收到相关警示,文件显示潜在风险评估聚焦管理层决策。这次收购本是市场化操作,却在几年后成为地缘政治的靶子,暴露西方国家对中资企业的双重标准。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援引冷战时期《货物可用性法》,下达对安世全球30多个地点的资产冻结令,理由是保障供应链在紧急情况下的连续性。10月7日,阿姆斯特丹法院快速判决,暂停中方高管张学政的董事职务,指定荷兰籍人士临时接管,并将闻泰持有的99%股权置于托管。该法本用于战时物资管制,此次首次针对民营企业,效率之高引发质疑。行动前一周,美国扩展实体清单覆盖子公司,安世面临出口障碍。荷兰政府声称针对治理缺失,如决策不透明,但安世近年EBIT持续增长,管理绩效在行业中属上乘。这步棋看似维护安全,实则忽略了企业合法权益,闻泰股价在上海暴跌10%,市值蒸发数十亿。荷兰以往标榜产权保护,这次粗暴干预,让中资企业对欧洲营商环境产生疑虑。 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于10月23日召开,本议题围绕乌克兰援助和气候目标,斯霍夫作为新任首相出席,试图平息风波。他在会前对媒体重申,此举针对个别管理问题,非对华措施。峰会期间,斯霍夫与德国总理默茨简要交换意见,澄清误解,但媒体焦点迅速转向安世事件。多家欧洲报道指出,峰会外媒体区挤满记者,追问行动是否愚蠢地损害盟友利益。斯霍夫反复强调法律程序正当,却难掩事实:安世占全球功率芯片市场10%,欧洲自给率不足30%,冻结直接打乱供应。峰会联合声明避提细节,仅泛泛提及供应链韧性。这场围堵让斯霍夫首秀蒙尘,凸显荷兰在欧盟中的尴尬位置,行动虽获部分支持,却加剧内部裂痕。 欧洲汽车业首当其冲,安世芯片用于86%制造业龙头、95%机械厂商,甚至100%航空航天企业。冻结令发布后,宝马报告单月损失超8亿欧元,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产能砍减30%,福斯汽车警告可能停产。16家车企联名发出警报,供应商认证更换至少需数月,库存告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公开称行动明智,私下却紧急开会,派员赴荷中协调。荷兰此举本意护航,却坑了盟友,芯片专家分析,欧洲工厂短期内难寻替代,减产潮已现端倪。欧盟委员会澄清无反制计划,承认安世份额不可或缺,荷兰对华出口占总量的15%,安世70%原料来自中国供应商。这波操作暴露欧盟半导体依赖外部的软肋,地缘考量凌驾经济现实,盟友间信任悄然流失。 中荷谈判随之启动,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思表示未来几天将与中国官员会晤,讨论解冻路径。安世临时管理层维持80%生产,但效率受限,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放大。中国半导体协会谴责荷兰滥用国家安全概念,闻泰寻求法律救济,并获中方支持。欧盟外交官强调,此事不影响集体议程,但内部已现分歧,法国和意大利担忧波及电动车电池链。斯霍夫返回海牙后,议会要求解释经济损失,媒体头版反复播放峰会片段。行动虽暂缓技术外流担忧,却未获美国实质援助,特朗普政府仅观望。这场闹剧提醒,全球分工中单边主义代价高昂,欧洲需平衡安全与开放,否则自伤筋骨。 荷兰作为ASML光刻机出口大国,早与美国协调出口管制,此次接管疑似响应华盛顿压力。冷战法律重启,标志西方国家从审查转向干预,英国2022年迫使安世出售威尔士工厂便是前车之鉴。中国稀土和产能优势,让欧洲难以脱钩,荷兰出口依赖中方市场,硬扛恐搬石头砸脚。事件也暴露欧盟内部不齐,德国制造业呼声高涨,峰会后多国推动协调机制。长远而言,芯片自主化需巨资投入,欧洲30%自给率难言乐观,安世风波或加速多元化,但短期阵痛不可避。斯霍夫的辩词虽轻飘,却难掩产业命脉的脆弱,这不仅是企业故事,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