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96年,山东一位老人因私藏两支手枪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当他们准备取走时,老

1996年,山东一位老人因私藏两支手枪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当他们准备取走时,老人愤怒地喊道:“你们谁也没有资格拿走它!”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实施,全国开展私藏枪支清查行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派出所接到匿名举报,称居民滕西远家中藏有两把手枪。民警三人小组携带手续迅速行动,按照程序上门核实情况。当时滕西远已71岁,居住在当地社区,平时低调度日。 民警说明来意后,滕西远配合取出物品。盒中两支驳壳枪,一长一短,保养完整,旁边还有一把匕首。这些物品无弹药,但明显有历史痕迹。民警准备按规定登记收缴,强调这是国家统一管理要求,以维护公共安全。滕西远直接表达反对,指出这些枪支有正规来源,不是随意私藏。 面对民警的坚持,滕西远从盒中取出持枪证明文件。这份文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202部队批准,明确授予他持枪许可,落款日期为转业前,盖有红章。证明中记载了他的多次立功事迹,包括抗日和解放战争的一等功奖励。民警查看文件后,确认其真实性,内容涉及具体部队和领导签名。 这份证明改变了执法进程。民警认识到,这些枪支是部队奖励的革命文物,而非违法私藏。滕西远补充说明,第一支枪源于1941年抗日作战,第二支来自1947年解放战争侦察行动。民警通过文件核对,了解到他抗美援朝的爆破经历,以及整体军旅贡献。这次上门从收缴转为核实,民警决定上报上级部门处理。 整个过程体现了法规与历史的交汇。民警离开时,将物品暂留老人处,并承诺进一步协调。滕西远的态度源于对枪支的特殊意义,这些物品承载了从13岁入伍到转业的全部经历。事件反映出老兵在和平年代的低调与坚持,也让执法人员接触到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往事。 事件上报后,派出所领导查阅档案,确认滕西远身份为抗日老兵和多次立功者。部队档案显示,他持有1982年更新的持枪证,明确允许保留奖励枪支。公安部门决定不予收缴,反而加强保护措施,定期上门慰问,确保物品安全。 从那以后,当地社区和公安系统对滕西远多加关注。节日期间,民警送去生活用品,老人偶尔分享军旅片段,但始终保持朴实作风。媒体报道此事后,他的故事渐为人知,更多人了解这位隐姓埋名的战士。进入新世纪,摄影师和记者多次拜访,记录他的晚年生活。 滕西远与妻子相伴,儿孙环绕,继续在原址居住。2023年,他以98岁高龄离世,临终前嘱咐家人将枪支和故事交给国家保存。遗物包括那两把枪和持枪证,现存于当地纪念馆。他的经历成为教育后人的素材,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