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飞行员王柱书驾机歼敌,一时大意,投副油箱时误把减速伞给扔了,眼看敌机就在眼前,他一个动作竟让他获得了一个一等功! 1967年6月26日下午,海南岛雷达捕捉到美军F-4C战机在领海线附近活动。该机速度达2.2马赫,挂载导弹和副油箱,采用擦边战术反复穿越边界。海军航空兵某师迅速响应,王柱书与吕纪良双机起飞拦截。 歼-6最大速度1.3马赫,依赖机炮近距作战。王柱书爬升至万米高度,锁定目标,准备投弃副油箱减轻重量。操作中,减速伞意外脱落,而副油箱卡住不动。这导致着陆时速度难以控制,潜在风险直指安全底线。 王柱书指令僚机专注目标,继续追击。F-4C仗着性能优势保持机动,他选择太阳方位作为掩护,利用光线干扰敌方观察。距离逐步缩短至三百米,进入机炮有效射程。 王柱书通过光学瞄准具目视锁定,放弃雷达使用以防暴露。开火瞬间,三发炮弹击中敌机右尾翼,造成结构损伤。吕纪良跟进补射,F-4C失控坠海,整个过程仅四十秒。 返航阶段,副油箱阻力影响速度,减速伞缺失加剧刹车压力。王柱书调整高度盘旋消耗动能,最终安全着陆。刹车系统接近极限,但飞机完整返回基地。 此战打破超音速战机免疫亚音速机炮的认知,证明装备差距下战术机动的重要性。官方记录确认入侵深度十五公里,击落位置文昌东南海域。 任务上报后,王柱书与吕纪良获一等功表彰,部队组织简易庆功。奖项包括证书和书籍,激励全师士气。此后,王柱书继续服役,累计飞行时数超一千五百小时。 他转向训练岗位,指导新飞行员掌握近距格斗技巧。南海巡逻任务增多,王柱书参与多次边境警戒,优化拦截流程。八十年代初退役,安置上海军休所,进入休养阶段。 晚年,王柱书保持对航空的关注,常阅读相关资料。2010年代,媒体采访记录他复述事件细节,强调实战经验价值。F-4C残骸打捞后,陈列军事博物馆,尾翼损伤成为历史见证。 王柱书的经历影响后辈飞行员,推动海军航空兵战术演进。蓝天守护从不间断,他的贡献融入部队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