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就在昨天 内塔尼亚胡硬气宣布 11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每周政府会议上

就在昨天 内塔尼亚胡硬气宣布 11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每周政府会议上宣布:以后谁再敢动以军一下,以色列立马还手,而且事先只“知会”美国,绝不“请示”美国。(据财联社) 以色列国防部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其现役军人17.6万,预备役46万,开战72小时内可动员60万兵力,该动员效率在中东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更关键的是武器装备的自主化程度。以往以色列依赖美国F-35战机,如今自主研发的“狮式”隐身战机已列装两个中队,性能对标F-35且适配国产“怪蛇-6”空空导弹,射程比美国同类型号远20公里。 今年8月,以色列在加沙边境实战中,用国产“铁穹”系统拦截率达98.7%,比2021年提升3.2个百分点,而这套系统的核心芯片和雷达已实现100%国产化。 实战经验更是让以色列有恃无恐,从2023年到2025年,以色列针对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目标发动27次空袭,每次都精准摧毁目标且零伤亡。 最典型的是2024年3月,以色列空军穿越约旦、伊拉克领空,长途奔袭1200公里打击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全程未提前告知美国,事后美国白宫仅表示“知晓该行动”。 内塔尼亚胡提出“不请示”,本质是美以关系定位发生转变。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期间,以色列遭遇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袭击,计划反击时需等待美国许可,最终受美国约束未采取行动。2008年加沙战争,以色列提前15天向美国提交作战计划,经3次修改后才获批准。 当前局势已发生逆转。第47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中东战略收缩态势明显,需依托以色列牵制伊朗。2025年美以最新军事合作协议显示,美国对以军售额度维持每年38亿美元,但取消2016年协议中“重大军事行动需提前协商”的条款。 今年6月,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地面进攻,提前1小时通知美国五角大楼,美国事后表态“支持以色列自卫权利”。 经济层面双方深度绑定。以色列“铁穹”系统使用的砷化镓芯片,是美国F-22战机雷达的核心部件,两国每年联合研发投入超12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以色列向美国出口军工技术产品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28%,这种“技术互哺”使得美国无法再将以色列视为从属者。 内塔尼亚胡的表态,使人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当时法国依赖美国核保护伞,却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被排除在美国决策圈之外,戴高乐遂决定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全力研发自主核武器。1968年法国成功试爆氢弹后,才在欧美关系中真正确立自主地位。 以色列走的是相似路径,1973年赎罪日战争初期,以色列遭埃及、叙利亚联军重创,依赖美国紧急空运军火才稳住战局。 当时内塔尼亚胡的兄长约纳坦阵亡,这一经历使其深刻认识到“靠人不如靠己”。此后以色列每年将GDP的5%投入军工研发,高于美国的3.2%,逐步积累起当前的实力基础。 沙特则是反面例证。沙特每年从美国采购的军火超百亿美元,但2024年也门冲突中,因美国暂停供应精确制导炸弹,沙特被迫中止对胡塞武装的空袭。相比之下,以色列2025年对叙利亚的空袭中,全程使用国产“杰里科-3”导弹,无需依赖美国供应。 伊朗外交部已表态,“以色列任何单边行动都将遭到报复”。而沙特、阿联酋等国则态度暧昧,既希望以色列牵制伊朗,又担心以色列过于强硬引发地区战乱。 以色列自身亦面临挑战。国内反对党已对内塔尼亚胡提出质疑,认为其政策存在“冒险主义”倾向,过度强硬可能引发阿拉伯国家联合反以。 2025年以色列经济数据显示,军费支出占GDP比重达6.8%,较2023年上升1.1个百分点,长期高军费可能对经济发展形成拖累。美国虽默认以色列的自主行动,但亦划定红线——禁止以色列主动挑起与伊朗的全面战争。 另有一潜在风险在于以色列的预备役制度。尽管其动员效率较高,但2025年民调显示,30岁以下青年参军意愿较2018年下降17%,多数青年更倾向于投身科技行业。若战事长期持续,人力缺口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内塔尼亚胡的“知会不请示”,本质是国家实力的精准表达。从中东历史看,没有哪个国家靠依附大国能长久硬气,以色列用40年时间打造自主军工体系,用实战积累经验,才换来了今天的话语权。 未来中东格局的关键,在于以色列能否把握“自主”的边界。敢于表达自主立场体现国家实力,而有效掌控局势则考验执政智慧。内塔尼亚胡的这一战略抉择,究竟会成为突破局势的契机, 还是引发地区动荡的诱因,仍需观察后续发展。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在中东的绝对主导地位已发生改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以总理:以将打击任何袭击企图 不会征求美方许可 财联社2025-11-02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