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英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叫唤,中国停止稀土出口是“一个真正的错误”。并称美国

英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叫唤,中国停止稀土出口是“一个真正的错误”。并称美国将在2年内确保替代供应,以抵消中国稀土管制带来的影响。 10月31日,贝森特这话听着挺硬气,像是美国下了多大决心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似的。 但稍微了解点行业情况的人都得打个问号:这两年之约到底靠谱吗?是真能实现的产业规划,还是为了应对舆论的政治口号? 先翻翻旧账就知道,这种“摆脱依赖”的承诺美国可不是第一次说,早在2010年,就闹过一次稀土供应紧张,当时美国喊出的口号是“五年内实现供应链独立”。 结果呢?十三年过去了,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不仅没降,反而从87%涨到了92%。 历史都摆在这,这次的两年承诺,难免让人觉得有点似曾相识的“画大饼”味道。 再说了,稀土产业链这东西,真不是靠喊口号就能速成的。 中国能在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是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才建起从开采、冶炼到精加工的全套体系。 单说加工环节就有16道工序,提纯的时候还得全程保持900摄氏度的高温,技术门槛相当高。 更关键的是环保和成本问题,过去中国为了发展稀土产业,承受了不小的环境污染代价,现在治理那些尾矿库都得花天文数字的钱。 其他国家想复制这套体系,首先就得过环保这关。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光是处理放射性废料,去年一年就花了20亿美元。 还有另一家澳洲企业,新工厂直接因为环保评估没通过就卡住了,可见这关有多难闯。 更现实的是,美国本土现在就剩下MPMaterials这么一家稀土企业,可他们挖出来的矿石,还得乖乖运到中国来做精加工。 这就说明,就算有资源,没有配套的加工技术和产能,也成不了气候,稀土产业就像一道深不见底的工业鸿沟,不是光砸钱、喊口号就能填平的。 现在这种产业困境已经开始让美国尝到苦头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财报都显示,因为稀土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受限,他们导弹的制造成本已经实实在在涨了40%。 这还只是开始,要是真断了稳定的稀土供应,美国不少高科技制造业、军工产业都得受影响。 反观全球其他国家,可比美国务实多了,日本早在十年前就有远见,悄悄囤积了够用上十年的稀土,只不过现在库存快耗尽了,也开始犯愁。 韩国则是默默在非洲等地寻找新的供应来源,不声不响地布局,从没喊过什么“几年内独立”的高调。 再看看被美国寄予厚望的美澳“稀土联盟”,成立都三年了,连一份成熟的冶炼厂建设方案都没拿出来,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开会、喊口号的阶段。 对比这些国家的务实操作,美国的“两年内搞定替代供应”就显得格外孤立和空洞。 说到底,稀土供应链的构建需要时间、技术、资金和环保投入的多重积累,不是靠政治命令就能催出来的。 美国的两年承诺,更像是应对当下压力的话术,而非经过深思熟虑的产业战略,真正的供应链安全,得尊重产业规律,扛得住环保成本,还得有长期布局的耐心。 这场稀土博弈,最终比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真的懂产业、能坚持。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