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有两件事做得很好。一件事是中国的发电量已达到美国的大约2.5倍,而且还在朝着3-4 倍的目标前进;另一件事更令我相当‘钦佩’。”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马斯克之所以如此关注发电量这事,因为这可是AI的“命根子”。 今年一季度,咱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就有22699亿千瓦时,全年下来保守估计突破9万亿千瓦时,而美国能源信息署10月7日的预测里,美国今年总发电量撑死3.6万亿千瓦时,2.5倍的差距明明白白摆在这。 更关键的是,咱的发电结构还在持续优化,今年太阳能发电预计达3800亿千瓦时,风电4700亿千瓦时,光这两项清洁能源,就顶得上很多国家的总发电量。 而且AI对电的依赖可不是一般的高,就说OpenAI训练GPT-5,一次完整训练要消耗1.2亿千瓦时电,相当于一个10万人的小镇一年的用电量,要是电力供应不稳或者成本太高,再牛的AI模型也只能“饿肚子”。 中国能把发电量做到美国的两倍多,还在往更高目标奔,等于给AI发展铺好了最宽的“电力跑道”,可是靠这些年建了300多座大型水电站、近千个风电光伏基地攒下的家底,这种硬实力,美国想追都没那么容易。 要是说发电量是AI发展的“燃料库”,那中国第二件让马斯克钦佩的事,就是能把燃料高效转化为动力的“超级引擎”——算力基础设施的系统性突破。 马斯克自己在WELT经济峰会上,都夸“中国有很多非常聪明、非常勤奋的工程师”,这话背后藏的,正是中国算力从追赶到领跑的逆袭。 8月25日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咱们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更是冲到788EFLOPS(FP16)。 这相当于788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转,而美国同期智能算力规模还不到400EFLOPS。 更绝的是这两个月的新突破:9月24日阿里云刚发布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单柜能装128颗AI计算芯片,推理性能直接提升50%。 9月26日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审核通过,拿着80亿募资搞自主可控AI芯片,这些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全是能马上落地的硬核产品。 最让马斯克佩服的,恐怕还是中国“全国一盘棋”的算力布局能力,这是西方那种分散式发展根本比不了的。 今年“东数西算”工程已经全面建成,8大算力枢纽节点连成片,形成了“南算、北存、西算、东数”的格局。 贵州那个算力枢纽,现在有10个大型数据中心集群,总算力1200PFLOPS,能把上海的实时算力需求和西部的冗余算力精准匹配,有家上海AI企业靠这个调度,把模型训练时间从15天砍到7天,成本还降了35%。 三大运营商搞的“算力超市”更方便,接入200多家服务商,2025年上半年交易额就破了50亿,企业想用算力跟买水电一样随用随取。 工信部数据表明,咱的算力基础设施规模达300EFLOPS,全球第二,算网融合率超45%,三年前才18%,这增速比坐火箭还快。 对比一下美国,英伟达想给OpenAI投1000亿美元建10吉瓦数据中心,光审批就得耗大半年,马斯克自己都说“打败官僚主义比熵增还难”,里根当年想取消联邦教育部都没成,这种效率差距,可不就是“钦佩”的原因。 马斯克明白中国这两件事是环环相扣的:没有2.5倍于美国的发电量,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算力中心;没有算力基础设施的系统性突破,再多的电力也只是闲置资源。 就像DeepSeek这些中国AI企业能快速崛起,不仅要工程师厉害,还得有充足的电力和廉价的算力托底。 马斯克自己搞xAI,天天愁数据中心电力不够、算力成本太高,看到中国这边电力管够、算力随叫随到,能不羡慕? 他说“中国只是回归历史上的强大地位”,这话没说错,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再加上工程师们的拼劲,才攒出了AI发展的独特优势。 反观西方,现在陷入了“电力不够、算力分散”的死循环,美国想搞可再生能源,可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拖拖拉拉,电力缺口越来越大;欧洲算力中心倒是不少,可各国各自为政,连个统一的调度系统都没有,算力浪费严重。 中国却早把这两件关键事捏在了一起,发电量打底,算力基建提速,形成了别人抄不来的“护城河”。 马斯克的“钦佩”,本质上是对这种系统性优势的认可,不是某一个技术突破,而是从能源到基建、从政策到执行的全方位领先。 所以中国能在AI领域跑出加速度,从来不是靠投机取巧,是把发电量这种“笨功夫”,和算力布局这种“巧心思”结合得恰到好处。 马斯克点破的这两件事,恰恰说明AI竞争拼到最后,拼的是基础实力和系统能力。 美国现在急着砸钱建数据中心、搞新能源,可没有中国这种“全国一盘棋”的执行力,没有多年积累的能源家底,再怎么折腾也只能跟在后面跑。 参考资料:台海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