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

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虽然至少是三代的技术,但这样的劣势只需要花5-10年的时间来挽回。”而他如此自信的原因也在于“人才”上,他表示:“中国人足够优秀,美国巨头公司的技术骨干、芯片专家基本上都是华人!”   尹志尧的这份底气,其实不是空穴来风,放眼全球,华人在半导体行业里的分量确实不容小觑。   就说硅谷,半导体圈子里差不多三分之一是亚裔面孔,其中华人工程师占了大头,不少关键设备的研发都有他们的功劳。   像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这些在行业里说一不二的大佬,也都是华人。   而国内这边,人才培养也在发力,以前靠人多的“人口红利”,现在慢慢变成了靠技术人才的“人才红利”。   广东那边,学集成电路的本硕博学生,2022年之后直接翻了四倍,总数都过万了,看得出来追赶的劲头很足。   可光有人才基础还不够,现实里的难题也不少,到2024年,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差不多有79万人,但缺口还是高达23万。   而且全球都在抢半导体人才,有人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得再补上百万新人,咱们想把海外那些功成名就的华人专家请回来,难度可不小。   但比缺人才更让人头疼的,是行业里的内耗,尹志尧早就提醒过,千万别陷入“内卷”的怪圈,可现在这种恶性竞争还真不少见。   有的公司为了挖人,直接开出两倍于市场价的工资,打乱了整个行业的薪酬体系;有的干脆懒得搞研发,把竞争对手的设备拆了照抄,搞“逆向工程”;更过分的是,完全不把知识产权当回事,拿着别人的专利技术就敢用。   这么一折腾,市场变得特别分散,就拿刻蚀这个细分领域来说,国内就有15家公司在抢生意,薄膜领域也有9家扎堆。   大家产品都差不多,最后只能打价格战,利润都被压没了,哪里还有钱投到下一代技术研发上?   要知道,半导体设备研发可是出了名的“烧钱”,花的钱可能是产品卖价的10到100倍,还得涉及50多个学科的知识,尹志尧都说这难度堪比当年搞“两弹一星”,没持续的高投入,根本谈不上创新。   其实破解这个问题也有办法,尹志尧就建议,中小企业别再瞎忙活重复搞一样的东西,多跟行业里的大公司合作,拧成一股劲。   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2022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技术限制,快80岁的尹志尧特意恢复了中国国籍,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芯片产业绑在了一起,这种精神比啥高薪都有号召力。   现在行业也在慢慢变好,像张江高科的“895人才汇”、ICChina行业展会,都在努力给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当然咱们也得正视差距,光刻机这些领域,咱们跟ASML的差距可能得20年才能追上;EDA设计软件,还被三家美国公司攥着命脉。   所以与其到处发力,不如集中力量攻优势领域,比如中微半导体的刻蚀技术已经冲进全球前三,长电科技的封测也排在世界前列,把这些优势攥紧,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说到底,尹志尧说的5-10年抹平差距,关键不是中国人不够聪明,而是整个行业能不能停下内斗,学会团结。   中国芯片要崛起,不光是技术上要打赢攻坚战,还得把行业里的生态理顺。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