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

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居然站在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教起了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来的学霸们! 邢小颖,出生在陕西一个平常人家。2011年高考,她的分数没过本科线,当时纠结了好一阵子,要不要复读。 听说材料专业毕业生挺抢手,她就选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这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在机械和材料方向,实训设备齐全,老师也多是企业出身。 邢小颖一入学,就发现课程一半以上是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她知道自己起点低,得靠技能吃饭,所以从大一就开始钻研专业课。 学校有各种实训基地,她常去那练手,学习铸造、焊接这些基础工艺。三年下来,她的成绩稳步上升,到大三时,已经是班级前列。 2013年上学期,学校给她机会去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顶岗实习半年。那时,她还不知道这会改变一生,只是觉得能接触高端设备挺好。 实习期,她跟着清华的师傅学操作,很快就上手了复杂机床和工艺流程。这段经历让她看到高职技能在顶尖大学也有用武之地。 2014年,邢小颖的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直接被推荐到清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当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她的母校前后派了五批十三人去清华任职,她是其中一个。 清华学生都是全国拔尖的,老师也多是专家大牛。一个高职生去教课,一开始肯定有人嘀咕。她负责的课主要是金属加工工艺实习,面向工科本科生,还有全校选修课。 内容包括铸造、3D打印、虚拟仿真这些融合技术。 她上课时,注重实际操作要点,比如铸造环节强调砂型制作和金属浇注的控制。学生们起初可能有疑问,但很快就发现她的讲解实用,能解决实验中的小问题。 她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播放量破亿,点赞超百万。网友们说她讲得接地气,把复杂工艺说得像日常生活。连续七年,她拿了中心实践教学特等奖和一等奖。带过一万五千名学生后,她成了大家眼中的宝藏老师。 邢小颖到清华后,没停下脚步。2015年,她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专升本,利用业余时间学理论知识。白天教课,晚上复习,两年下来,2017年顺利拿到工学学士学位。 这让她在学历上补了短板。2018年,她又考了热加工工艺教师资格证,拓宽了教学范围。工作几年,她开始钻研专业领域,写论文,申请专利。 2021年,她评上了工程师职称,那时她已经是妈妈,生活更忙碌。但她没放松,最近还计划考研深造。 她的研究方向结合了传统工艺和新技术,比如塑料泡沫切割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她在课堂上融入大国工匠元素,讲中国制造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这不只教技能,还传递精神。 她的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评价等级优。学校注重实践教学,课程一半是实训,这套模式让她受益匪浅。 现在,她参与学校的线上分享会,给学弟学妹介绍最新成果。她的路子,展示了高职生通过努力,能在顶尖机构发光。 职业教育在中国越来越重视,从职教高考落地,到技能人才待遇提升。很多企业更青睐技术过硬的高职毕业生,而不是只看文凭的大学生。 社会看法在变,以前觉得职校是退路,现在是另一条赛道。国家推动双高计划,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实训基地像微型工厂,既育人又生产。 邢小颖从高职到清华,靠的就是实打实的技能积累。央视多次报道她,强调技能成才的路径。这对高考失利的学生提醒:路不止一条,选对方向,肯下功夫,就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