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个日本人,把窗户纸给捅破了。他说,日本别再做梦了,再打仗,国家可能就没了。 这话是以前当过防卫大臣的石破茂说的,他说,你们天天吹的“明治维新”,那个奇迹的起点,说白了,就是抢了中国的钱。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能让当过防卫大臣的人说出这话,可见日本当前的处境早已不是“危机初现”,而是摸到了“生存红线”的边。 1895年日本靠《马关条约》,从中国这榨走了2.3亿两白银,折合成当时的日元约3.6亿,相当于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倍还多。 日本正是用着这笔钱立马做大做强,其中1.7亿日元用来扩建海军,直接催生了后来的联合舰队,用8000万日元创办八幡制铁所,也就是现在新日铁的前身,更拿出2000万日元推行义务教育,看似是“发展投入”,实则每一分钱都沾着中国百姓的血汗。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也早有定论,甲午赔款是日本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核心支柱,没有这笔不义之财,日本的工业化至少要推迟二十年。 石破茂敢在卸任前点破这点,比那些天天喊“明治荣光”的右翼政客实在多了,毕竟连日本自己的《明治财政史》都隐晦承认,“对外战争赔款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关键资金”。 更要命的是,石破茂戳破的不仅是历史真相,更是日本当下的致命悖论:当年靠抢发家,现在想故技重施,可家底早就撑不起野心了。 共同社10月18日披露,日本的防卫预算首次突破GDP的2%,可其中40%都流入了美国军火商口袋,1087亿日元砸给日英意联合战机研发,2391亿日元投进高超音速导弹项目,连12式反舰导弹的改进型都要花198亿日元量产。 表面看武器清单越来越花哨,其实是“花冤枉钱买安全感”,石破茂在文稿里说得透彻,陆自喊“夺岛”、海自谈“远洋”、空自盯着美制装备,军种各自为政,根本形不成合力,这钱花得比甲午赔款还低效。 比军费虚耗更致命的,是日本的“生存短板”,日本经济产业省2024年度报告表明,一次能源自给率才11.3%,近90%依赖进口,中东航线一旦受阻,全国立马陷入能源休克。 10月中旬的《能源供应风险评估报告》更直接:要是能源通道被切断,LNG库存撑不过三个月,工业限气、居民供暖温控都得用上,制造业产值要少1.2万亿日元。 再看财政账本,赤字高达GDP的260%,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严重,石破茂算过这笔账,“一场高强度战争,我们撑不过三个月”,这可不是夸张,而是基于资源命脉的精准判断。 当年还能靠抢中国钱补短板,现在谁还能敢让他们抢? 日本现在连能源都要靠俄罗斯、澳大利亚接济,真打起来,第一波被掐断的就是供应线,这可不是甲午年那会儿的光景了。 最讽刺的是,日本右翼一边美化明治维新,一边又在重复当年的错误逻辑。 石破茂在文稿里直指,“战前悲剧在于军部脱离文官制衡,如今民粹正操控方向盘”,这话戳中了要害。 2022年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搞“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今年又忙着量产射程超1000公里的导弹,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简直就是战前军部冒险主义的翻版。 可他们忘了,当年有中国的赔款填窟窿,现在只能靠发国债维持军费,老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东京街头的抗议标语“不要战争国债”,就是最直接的民意。 石破茂骂这种逻辑是“自欺欺人”,一点没冤枉他们,拿着透支未来的钱搞军备,跟抱着火药桶玩火有啥区别? 石破茂的警告其实也有人听,可右翼的反扑更凶,骂他是“软弱的和平主义者”,甚至想抹掉他的言论。 但数据不会说谎,共同社10月29日的民调显示,62%的日本人支持“直面历史以避免战争”,这说明普通民众早就看透了军备扩张的虚火。 反观那些政客,还在跟着美国搞军事同盟,把日本绑在别人的战车上,石破茂点破的“自救清单”里,“直面历史”被放在最前面,这才是关键,连发家的底子是抢来的都不敢承认,怎么可能躲开战争陷阱。 这么看来,石破茂的发言是给日本敲了丧钟:明治维新的“奇迹”是抢来的特例,不是能复制的模板,当年的掠夺路径早被堵死,现在的家底经不住战争折腾。 那些还在喊“军事崛起”的右翼,该醒醒了,甲午赔款的时代早过去了,靠抢发家的路子走不通了,真要再打仗,不是能不能抢的问题,是国家能不能保住的问题。 石破茂作为前防卫大臣,比谁都懂军事和家底的差距,他敢捅破窗户纸,是还有点良心,怕日本重蹈覆辙。 可那些被民粹裹挟的政客听不听得进去,还真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历史的账迟早要算,当年抢的钱堆不出真正的强大,现在砸的军费更护不住脆弱的根基,再不清醒,石破茂的发言说不定真要应验。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