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新能源车主可能不知道,低温时,动力电池其实是需要保温的,电池保温是北方电动车的核心痛点。 在低温下,动力电池的电解液粘稠度增加,锂离子迁移速率下降,导致内阻大增。这不仅影响充放电性能,长期还会引发锂枝晶。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比如说某些手机,冬天在东北室外会自动关机,无法使用。这就是因为极低温度对电池放电的影响。 所以现代电动车都用PTC或热泵主动加热电池包,加热功率在2-7kW不等。还有更高级的电池脉冲自加热技术,定时保温的能耗就很低了。 冬季实测,在-20℃环境下,热泵系统加热消耗电量占行驶总耗电的12%,而PTC方案高达28%。这个差异会直接影响续航——热泵车型冬季续航达成率能比PTC车型高15%以上。 通过APP远程预热电池,虽然消耗1-2度电,但能避免行驶初期的“低温惩罚”。很多用户舍不得这点电,结果前20公里电耗飙升到30kWh/100km,反而更亏。 如果是混动车,在-30℃的极端低温时,宁愿开启强制保电模式启动发动机,用发动机余热辅助保温,比纯电加热更经济。这对北方用户特别实用。 当然,也不用太过紧张。冬季气温0℃以上的地区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有地下车库的新能源车主也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地下车库通常是恒温的,温度都在10度以上。还有,现在的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都是智能的,系统会自动平衡电池温度,不必过度干预。 最后,请记住这2个关键数据:三元锂电池在>5℃、磷酸铁锂在>0℃环境下,无需加热即可正常工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