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表示,中国运用筹码赢得关键让步,中方对待特朗普说话时语气几乎像是在上课!10月31日,在中美元首会晤之后,纽约时报刊文表示,中方步出会场展现出的那种自信的气度——那是一个领导着与美国同等强大国家的领袖才会拥有的自信,一种能够塑造任何协议条款的自信。中国表示,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 美媒认为,那种“算大账看长远”的口吻,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拿着成绩单跟对方摆事实讲道理。毕竟特朗普政府打贸易战的路数,从头至尾都透着一股“想到哪打到哪”的随意,而中方早就把每一步都算得明明白白,这种战略定力的差距,早就在各个战场分出了胜负。 最直观的战场就在农业领域,这曾是美国自以为拿捏中方的重要筹码,毕竟以前中国市场可是美国豆农的“钱袋子”。 结果2025年4月特朗普把对华商品关税飙到145%,中方直接反制把美国大豆综合税率拉到34%,这下美国大豆彻底失去价格优势,咱们干脆宣布全面停购。 这一下就打在了美国农业州的七寸上,豆农一夜之间丢了全球最大买家,仓库里的大豆堆成山却卖不出去,价格暴跌到血本无归的边缘。 而中方早就备好了后手,采购重心一转就落到了巴西身上,2025年1到8月进口的7331.24万吨大豆里,巴西大豆占了71.6%,足足5249万吨,9月单月从巴西进口更是同比暴涨29.9%。 就算后来象征性采购18万吨美国大豆,对积压成山的美国豆农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这种“你卡我我换渠道”的操作,直接让美国农业牌变成了打向自己的巴掌。 科技领域的反击更能体现中方的硬实力,美国原本想靠技术封锁把华为这类企业逼死,结果反倒成了倒逼咱们自主研发的催化剂。 特朗普政府喊着“卡脖子”的口号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可没想到华为手握的5G标准必要专利早就占到了全球15%,足足8408个,在四个不同类别的5G专利里都排第一,比高通、三星这些巨头还稳。 更关键的是,整个芯片产业被倒逼出了加速度,2018年咱们芯片自给率才15%,到2025年直接飙升到50%,中芯国际的7纳米工艺都能稳定量产了。 以前美国觉得技术封锁是制胜法宝,结果2024年一年就有30%的海外科技人才回流,华为不仅没垮,还把5G技术卖到了100多个国家,连埃塞俄比亚的5G网络都是咱们帮着建的,这种“越封锁越强大”的剧本,估计华盛顿当初想破头也没预料到。 美国加征关税的牌打得更离谱,原本想靠关税壁垒把中国出口摁住,结果中方直接玩起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套路。 自2018年贸易战开始,咱们对美出口份额确实降了,但转头就把市场开到了东盟、欧洲和拉美,2024年出口总额反倒逆势增长8%。 更绝的是学会了“曲线救国”,通过越南、墨西哥这些第三方国家把商品间接卖到美国,让美国的关税壁垒成了摆设。 反观美国企业,早就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市场,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在华营收占比动辄百分之二三十,关税加得越狠,自己企业的利润就越薄,到最后白宫不得不反复调整关税清单,今天加税明天豁免,搞得美国企业自己都摸不着头脑,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操作,难怪特朗普政府始终定不下明确目标。 中方的底气还藏在经济韧性里,贸易战最激烈的2024年,咱们GDP增长率稳在5.2%,远高于美国的2.5%和欧盟的1.8%。 这背后是内需市场的崛起,当年零售销售增长6.5%,比出口增速还高,14亿人的消费市场成了最坚固的护城河,就算对美出口受点影响,企业转身服务本土市场就能活下来,利润率还不降反升。 供应链更是没法比,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30%,比贸易战前还高5个百分点,越南、印度虽说抢了点产业转移的单子,但产能加起来也就中国的10%,还得靠中国的零部件过日子,所谓的“脱钩断链”从来都是一厢情愿。 再看地缘布局的差距,中方早就不靠美国单一市场,一带一路已经连了140多个国家,2025年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15%,中欧班列一年开1.7万列,运量涨30%,直接绕开了海运关税壁垒。 而美国还在纠结于加税多少的数字游戏时,中方已经完成了从出口依赖到内需驱动、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转型,研发投入一年就有3万亿元,年均增长10%。 这样的家底摆在那,会晤时自然有底气跟美方讲“算大账”,毕竟咱们早就看清了贸易战的本质,不是谁加税狠谁就赢,而是谁的抗风险能力强、布局更长远谁就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