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德国正式宣布了 中美峰会达成共识后,德国总理默茨在欧盟大声喊话:“绝不能让中美两国独自决定技术的未来。”这是默茨的强硬表态,也是欧盟的心里话。 欧盟的焦虑不是一天两天了。默茨这番喊话像一场迟到的抗议,听起来响亮,却掩盖不了骨子里的虚弱。去年中欧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中国连续多年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供应链像一根根看不见的血管,把欧洲工厂和东方市场紧紧相连。现在想硬生生切断?代价谁都承受不起。 德国汽车业30%的销量依赖中国市场,巴斯夫在湛江投入百亿欧元建厂。商业现实摆在面前,政治口号显得苍白无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三年前就喊出“战略自主”,结果呢?数字领域欧洲企业全球份额不到10%,人工智能领域前20名没有一家欧洲公司。实力跟不上野心,注定要看别人脸色。 美国从来不是慈善家。从特朗普时期的钢铝关税到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枪口转向盟友时从不手软。欧洲车企拿不到美国补贴,半导体工厂被迫迁往亚利桑那。这种背景下,中美突然握手言和,等于把欧洲晾在一边。默茨的愤怒里,藏着被抛弃的恐慌。 日韩的处境更滑稽。乖乖上交天价“保护费”,转眼发现牌桌规则变了。韩国半导体产业对华出口占比60%,日本工具机械35%销往中国。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这种走钢丝的游戏玩久了,绳子一抖全得摔下去。 所谓技术主权成了笑话。欧洲在5G领域依赖华为爱立信,云计算被亚马逊微软垄断。阿斯麦光刻机离不开美国零部件,自己却要执行对华出口管制。这种撕裂感让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夜不能寐。默克尔时代那个务实平衡的德国正在消失,现在的柏林更像在赌气。 地缘政治就像下棋,错过关键一步满盘皆输。2016年欧洲还能在中美间左右逢源,2024年却发现自己成了棋盘。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访华带回航空大单,转头就被美国情报部门敲打。这种憋屈,欧洲人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真正的出路在哪里?看看芬兰吧。诺基亚倒下后专注6G研发,投资占GDP4%。小国尚知要握紧核心技术,欧盟反倒沉迷于官僚扯皮。270亿欧元的欧洲芯片法案吵了两年,台积电工厂还没动土。时间不等人啊。 那些高喊“价值观外交”的政客该醒醒了。当德国农民因为化肥涨价上街抗议,当意大利中小企业拿不到便宜原材料,什么意识形态都比不上面包实在。欧洲需要的是少些空谈多些实干,像当年空客那样,用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找回话语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