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泽连斯基在昨天(10月30日)晚间讲话中表示,斯拉维亚斯克热电站遭炸弹袭击。

泽连斯基在昨天(10月30日)晚间讲话中表示,斯拉维亚斯克热电站遭炸弹袭击。 值得注意的是,泽圣选择在总统府庭院里发表讲话时,其背后不远处的路灯还亮着。 要弄明白这细节里的门道,得先搞清楚热电站在乌克兰供电体系里的分量,以及过往类似袭击后实际该有的状况。 热电站可不是路边随便一个小卖部,它是区域供电的核心,尤其在秋冬季节,既要保障居民取暖又要维持工业运转,一座热电站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大片区域的电力供应。 就拿中国在俄罗斯投资的华电捷宁斯卡娅热电站来说,装机容量450兆瓦就能成为当地热力发电领域的关键项目,更别说斯拉维亚斯克热电站作为乌克兰东部重要的能源节点,其供电覆盖范围和重要性只会更高。 一旦真遭受到炸弹袭击,绝不可能只是电站本身受损那么简单,周边区域的供电必然会出现连锁反应,轻则电压不稳、部分区域停电,重则可能引发大面积供电中断。 再看看过往类似的案例,2024年4月俄罗斯对特里波利热电站发动的袭击就很有参考价值,当时俄军发射11枚导弹,乌军拦截了7枚,剩下4枚击中电站后直接导致电站被摧毁,而这次袭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周边大片区域陷入停电,连基础的照明都成了问题。 要知道特里波利热电站的规模和战略地位与斯拉维亚斯克热电站不相上下,那次4枚导弹就造成了毁灭性后果,要是斯拉维亚斯克热电站真如泽连斯基所说遭了炸弹袭击。 即便袭击规模没特里波利那次大,至少电站周边的供电网络肯定会受影响,总统府所在的核心区域怎么着也得有点供电紧张的迹象吧。 可实际情况是,泽连斯基身后的路灯不仅没灭,反而亮得十分稳定,连一点闪烁的痕迹都没有,这和特里波利热电站遭袭后一片漆黑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难免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 更值得琢磨的是泽连斯基选在庭院亮灯场景讲话的用心,要知道他对讲话场景的营造向来很有讲究。 2025年3月美乌吉达会谈后,他为了向美国示好,不仅在讲话里反复感谢特朗普,还特意把感谢内容写进官方标题,连“侵略”这样的词都特意换成了“战争爆发”,就是为了通过细节传递特定信号。 这次选择在总统府庭院而非室内发表讲话,大概率也是想通过场景增强讲话的感染力,让外界直观感受到“即便遭遇袭击我们依然坚挺”的氛围,可偏偏忽略了路灯这个最基础的细节。 要知道乌克兰自冲突爆发以来,能源设施多次遭袭,电力短缺早就成了常态,为了节省电力,不少城市都推行过限电政策,晚上路灯要么间隔开启要么干脆关闭。 总统府作为国家象征,即便有特殊供电保障,在宣布重要能源设施遭袭的敏感时刻,也该有所避讳,至少不会让一盏无关的路灯亮得这么显眼,这难免让人怀疑这场讲话的场景是不是有点“精心布置”过了头。 从供电保障的逻辑来讲,要是斯拉维亚斯克热电站真遭袭,总统府的优先供电确实有可能,但这种优先往往是保障核心办公区域的基础用电,而非庭院里非必要的照明路灯。 而且乌克兰的电力系统经过多轮袭击后,早已是强弩之末,2024年4月泽连斯基自己都承认当时乌克兰已经没有足够的导弹用于防卫,连防空都捉襟见肘,电力设施的抢修和保障能力只会更差。 按照这个逻辑,一座重要热电站遭袭后,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抢修电站、调配电力,怎么还会有闲心保障总统府庭院路灯这种非必要用电? 退一步说,就算有这个能力,从舆论传播的角度出发,也该刻意营造出“共克时艰”的氛围,而不是让一盏亮着的路灯成为破坏整体氛围的“破绽”。 其实泽连斯基这种“细节翻车”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为了争取美国援助,他从强硬指责到反复感谢的态度转变之快,就曾引发过不少讨论,毕竟连美乌联合声明里“侵略”的表述都能为了迎合美方而删掉,在讲话场景布置上花心思也不足为奇。 只是这次的路灯实在太显眼,把“宣布坏消息”和“享受好条件”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对比特里波利热电站遭袭后的数据和场景,再看看眼前这盏亮着的路灯,难免让人觉得这场讲话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而那盏没关的路灯,就是这场表演里最不严谨的道具。 毕竟真的能源危机面前,没人会在宣布重要电站遭袭时,还让身后的路灯亮得这么理直气壮,除非这所谓的“遭袭”,本身就没对实际供电造成多大影响,或者说,这场讲话的重点从来就不是通报袭击,而是借这个由头传递别的信号,只是没算到路灯会抢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