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教授一张口就能把西方整崩溃。他说,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欧洲花了一两百年也赶不上,现在稀土冶炼也是一样的。 海客见闻10 月 29 日发的这条视频,让不少国人十分认同,并且举例:大家可以看看日本瓷器,韩国瓷器,英国工艺陶瓷,你会发现,只有中国的是艺术,他们只能实用! 这话听着解气吧?西方总爱吹嘘自己技术多牛,结果在咱 “玩土” 的领域,从古代瓷器到现代稀土,愣是被压了几百年。 中国瓷器讲究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汝窑的玛瑙釉、钧瓷的窑变、青花瓷的钴蓝,那都是艺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和文化沉淀。 2024 年我国陶瓷出口额还有 1564.8 亿元,不是靠数量取胜,是真有人认我们这门艺术! 更牛的是,这种 “玩土” 的优势,现在直接延续到了稀土冶炼上!全球稀土储量中国占 40%,但冶炼分离产能占了 90% 以上,西方就算有矿,也得乖乖把矿运到中国加工。为啥?因为技术壁垒他们根本破不了! 我们手握的“串级萃取法”,能把稀土纯度提纯到 99.9999% 以上,误差比头发丝还小;西方最多只能做到 99%,用来做芯片、军工零件根本不够格。而且稀土冶炼要处理放射性废料,我们的工艺又环保又省钱,西方要么污染超标关厂,要么成本是咱的 3 倍以上,越生产越亏。 真正的核心技术,从来不是靠偷、靠抄就能搞定的。中国瓷器能领先,是因为从唐宋到明清,无数工匠一辈子琢磨一窑瓷,火候、黏土、釉料的配比,都是代代相传的 “独门秘籍”。 稀土冶炼能碾压,是因为科研人员几十年泡在实验室,一点点摸清稀土的 “脾气”,才攒下了别人抢不走的技术家底。 西方总想着走捷径,以为花点钱、偷点工艺就能超越,却忘了技术背后是时间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他们能做出能装菜的瓷碗,却烧不出汝窑瓷的 “天青色”;能炼出稀土初级产品,却做不出高端磁材,这就是差距! 高教授这话之所以让人认同,就是因为他说出了国人的底气:从老祖宗的窑火到现在的实验室,咱 “玩土” 的本事从来没输过。西方不服也没用,技术壁垒就在这摆着,一两百年追不上的,现在照样追不上! 现在全球都离不开稀土,新能源汽车、5G 基站、无人机都得用,而我们攥着冶炼的 “金钥匙”,这就是话语权。那些还想卡我国脖子的国家,可得想清楚了:你连稀土都得求着我们加工,还怎么谈技术封锁? 说到底,这不是运气,是实力;不是偶然,是传承。从瓷器到稀土,我们用千年时间证明:专注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让世界望尘莫及! (每天更新,欢迎关注,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赞留条评~)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