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没有王朝周期率很正常,比如法国最强盛的路易十四时期,上位时人口2100万,死时人口1800万,战争烈度太大了。路易十四本土面积50余万平方公里,在位72年时间如果在和平时期足够2100万人繁衍到三四千万人,但路易十四时期打了54年的仗,人口直接降到1800万人。 欧洲王朝寿命长短不一,但人口规模往往跟着战争和经济波动走,很难稳稳地积累到顶峰就自然崩盘。拿法国路易十四那会儿来说明吧,这家伙在位从1643年到1715年,整整72年,法国本土就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地盘,本来在和平环境下,两千一百万人口起步,靠着自然增长和农业恢复,七八十年后轻松翻倍到三四千万不是问题。可现实呢?从他上台时两千一百万,到咽气时直接掉到一千八百万,少了三百多万,这账算下来,主要就是战争拖后腿。 路易十四亲政后野心不小,他从勒泰利耶父子手里接过军队改革,建起常备军,士兵从几万扩到四十多万,军官体系也整顿了。但这扩张劲头太猛,引发一连串冲突。先是1667到1668年的德意志战争,法国借口继承权,派兵占西班牙尼德兰,围攻弗朗德斯几个堡垒,法军推进快,但西班牙和荷兰联手反扑,最后在亚琛和约中法国吞了些地盘,代价是国库见底。 紧接着1672到1678年的荷兰战争,路易十四亲征,法军渡莱茵河,荷兰人开堤淹地,法军卡在泥巴里动弹不得,海战上图维尔舰队在索勒湾被英荷联军重创,丢了三十多艘船。 更狠的是1688到1697年的九年战争,路易十四先是占莱茵河东岸,惹恼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荷兰和西班牙,他们组大联盟围堵法国。陆上,法军在莱茵河谷和意大利打拉锯,1690年弗勒吕斯战役法国小胜,但补给线拉长,士兵饿肚子冻坏腿。海战更惨,1692年巴夫勒尔湾一仗,法国舰队四十艘对盟军八十二艘,图维尔指挥下勉强撤到拉奥格,但十五艘船被火船烧掉,海军元气大伤。战事拖到1697年里斯维克和约,法国吐出大部分占领地,欠债堆成山。 路易十四死前,还在打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回是为女婿腓力五世撑腰,对上英国、荷兰、奥地利和萨沃伊的联盟。1706年拉米伊战役,维拉尔元帅的法军被马尔博罗和尤金包抄,丢了佛兰德斯门户;1709年马尔普拉凯一役,二十多万大军混战,法军死两万多,维拉尔负伤被俘。乌得勒支和约签了,法国保住西班牙王位,但本土边境线没多大变化,军队从巅峰四十万缩到二十万,全国穷得叮当响。 这些仗打下来,伤亡数字保守估计上百万,法国本土没遭大规模入侵,但征兵拉走青壮年,战场上死掉的、回乡带病的,再加上瘟疫和饥荒,人口直线下滑。十七世纪中叶法国人口峰值两千一百万左右,到路易十四末年一千八百万,下降14%,这在欧洲算典型。 路易十四死后,法国没马上崩,路易十五接班,摄政奥尔良公爵管事,缓口气搞点改革,人口慢慢回血。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涨到两千八百万,乡村生育率高,城市移民补上空缺。 但革命和拿破仑又搅局,1799年拿破仑上台,到1815年滑铁卢败北,战争还是会战为主,不是总体动员。1805年奥斯特利茨,法军七万对八万五千俄奥联军,拿破仑集中兵力破敌中军,俘虏三万;1806年耶拿-奥尔施泰特,普鲁士二十万大军被法军十万击溃,腓特烈威廉三世逃柏林。1812年入侵俄国,六十万大军进莫斯科,冬天退兵时剩四万,冻饿病死五十多万。 欧洲其他地方,王朝人口轨迹也跟着战争走。英国斯图亚特和汉诺威王朝,内战和光荣革命后人口稳增,从1600年五百万到1800年九百万,海军贸易护着不乱打。神圣罗马帝国散沙子,三十年战争1630到1648年死掉八百万,人口从两千万掉到一千三百万,哈布斯堡王朝勉强撑到1918年,但地方诸侯各自为政,增长慢。 总的看,欧洲王朝没中国式周期率,一来领土小,邻国多,联盟战随时起;二来人口基数不稳,战争直接啃老本。路易十四那时代法国最牛,军队欧洲第一,文化输出到凡尔赛模式,但战争烧钱烧人,人口不涨反跌,王朝寿命拉长却没底气循环。沙俄靠广袤地和专制稳住,其他地方工业化后才起飞。到一战前,欧洲人口稳了,但1914年萨拉热窝枪响,又是新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