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新规,而非安世半导体供应危机.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10月23日欧盟峰会上,他逼着成员国要动用所谓“反胁迫工具法案”,还把矛头直指中国商务部10月9日的61号公告,连安世半导体那点事都懒得拿来当幌子了。 这吃相难看不说,更暴露了欧盟对中国战略资源的依赖有多深,霸权逻辑有多霸道。 商务部10月9日的公告写得清清楚楚,是对含有特定稀土元素的物项实施出口许可管理,新增了铕、钆这些中重稀土元素,只要含量超0.1%就得审批,核心是防着这些军民两用的宝贝被拿去造尖端武器。 新华社早就点过,对战略资源搞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就像美国卡芯片、荷兰限光刻机,都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中国凭啥不能管? 2024年咱就出台了《稀土管理条例》,建了全产业链追溯系统,本来就是为了规范行业、防走私,这次升级管制不过是依法办事,跟“经济胁迫”半毛钱关系没有。 而且中国又没说不卖,只是要走个审批流程,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都放话了,合规的申请能开绿色通道,这诚意已经够明显了。 可马克龙偏要装糊涂,拿着欧盟82%稀土依赖中国这个数据当“受害者证据”,转头就喊要启动2023年底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 这法案说白了就是贸易报复的大棒,可他们自己从来没真用过,去年7月美国把关税提到30%,欧盟也只敢嚷嚷两句,最后还不是买了7500亿美元能源换关税降低? 这会对中国倒硬气起来了,这双标玩得也太溜了。 更可笑的是欧盟内部早闹翻天,德国央行行长嘴上喊着“干票大的”,心里比谁都慌,要知道德国2025年前8个月,对华贸易额都1634亿欧元了,大众、宝马的新能源车生产线,一半以上的钕磁体都靠中国稀土,真要是断供,60天内就得停摆。 法国倒是不怕,他们的汽车业对华依赖没那么深,可核能设备、航空发动机照样缺不了中国的镝和铽,真制裁起来,还不是自作自受。 再说说安世半导体那茬,欧盟特意撇清关系,恰恰说明心里有鬼,前段时间荷兰刚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中国不过是限制了部分零件出口以示回应,这跟稀土管制根本是两码事。 马克龙故意不提这个,就是怕戳破“受害者”的假象,毕竟欧盟自己先破坏市场规则,现在反咬中国搞管制,哪有这样的道理。 再说了,中国稀土管制早有铺垫,今年4月就把七种中重稀土列入清单了,当时美国刚加关税,欧盟屁都没放一个,现在新规扩围就急眼,分明是自己的供应链撑不住了。 美国福特芝加哥工厂都因为缺钕磁体停线了,电动座椅都造不了,欧盟的车企估计也撑不了多久。 欧盟的底气不足,从他们的小动作里就能看出来,一边喊制裁,一边偷偷找后路:又是要自己开矿,又是搞稀土回收,还想联合其他国家建储备库。 可他们忘了,美国开个稀土矿光审批就得29年,欧盟自己的冶炼加工能力连10%都不到,中国占着全球78%的冶炼份额,这产业链不是说建就能建的。 中国这些年早把稀土产业的主动权攥在手里了,不是靠低价倾销,而是靠全产业链优势,从采矿到提纯再到深加工,成本、技术都领先,欧盟自己搞不定,就想靠制裁逼中国让步,这如意算盘也打得太精了。 而且中国的管制是真为了国家安全,不是跟欧盟赌气。 稀土这东西太重要了,隐形轰炸机的涂层、核潜艇的控制棒、高功率激光武器,哪样都离不开它,要是随便出口被拿去对付咱们,那才是真傻。 商务部早就说了,针对军事用途的出口基本不批,这是底线,谁也别想碰。 欧盟要是真关心供应链稳定,就该坐下来好好谈,而不是跟着马克龙喊口号。 冯德莱恩说“所有工具都摆在桌子上”,可真要实施制裁,最先跳脚的肯定是德国的企业家,毕竟德国的汽车业一半靠中国市场,真撕破脸,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说白了,马克龙这波操作就是政治作秀,想靠对华强硬巩固自己在欧盟的领导地位,顺便给美国递投名状。 可他忘了,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美国都不敢真把中国踢出SWIFT,欧盟有这个胆子吗? 中国手里的牌多的是,欧盟的葡萄酒、奢侈品、汽车,哪个都离不开中国市场,真要是对等反制,欧盟的损失只会更大。 新华社说得好,中国的管制是行全球惯例,尽大国之责,既守护自己的资源和安全,也给合规贸易留了路,欧盟与其瞎嚷嚷,不如早点坐下来谈,别等到生产线全停了才后悔。 这事儿也给大伙提了醒,战略资源的话语权太重要了,中国之前靠低价卖稀土把环境都破坏了,现在终于学会用规则保护自己,这是好事。 欧盟的反应越激烈,越说明咱们做对了,毕竟霸权国家从来都是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你越妥协,他们越得寸进尺。 现在中国就是要亮明态度:好好合作,稀土有的是;想玩横的,咱也奉陪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