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肾囊肿,一定要破三难:水、瘀、虚 学医时,师傅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他向来不讲高

肾囊肿,一定要破三难:水、瘀、虚 学医时,师傅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他向来不讲高深莫测的理论,总说 “治肾囊肿就好比疏通堵塞的河道,得先排水、再化瘀、最后补亏虚,少了任何一步都不行”。那时候,周边肾囊肿患者不少,大多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师傅常让我在一旁看诊,说道 “这病棘手,难就难在三方面 —— 水难积水湿,瘀难阻气血,虚难损根本,突破不了这三难,肾囊肿带来的不适就像野草一样,反反复复”。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 52 岁的李叔,在工地搬砖多年,肾囊肿困扰他三年了。初次来诊时,他面色蜡黄,走路都显得有些吃力,一坐下就叹气:“大夫,我这腰总是酸胀得厉害,就像有块大石头压着,小便也不利索,量少还总觉得排不干净。” 我为他做检查,叩击他的肾区,他疼得眉头紧皱,舌苔厚腻,脉象沉涩。 师傅说:“这是水湿之邪积聚,卡在‘水难’这关了。长期劳累加上生活不规律,脾肾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于肾中,肾的气机不畅,能不难受吗?” 于是开了 “利水渗湿汤”:茯苓、泽泻、猪苓、白术、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水,能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泽泻利水作用强,可直接把肾中的积水排出;猪苓与茯苓、泽泻协同,增强利水效果;白术不仅能健脾,还能燥湿,与水湿之邪抗争;薏苡仁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让药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喝了半个月,李叔再来时,精神好了些,说:“腰没那么酸胀了,小便也畅快了不少。” 师傅查看他的舌苔,说:“水湿有所减轻,该清理河道里的‘淤泥’了。” 又过了二十天,李叔第三次来,他表示腰还是有点疼,尤其是劳累后,用手按腰部,仍有明显痛感。师傅让他伸出舌头,发现舌质暗紫,有瘀斑 —— 这是水难过了,卡在 “瘀难” 了。水湿之邪虽然减轻,但长期积聚已经导致肾部气血瘀滞,就像河道里的淤泥没清理干净,水流还是不通畅。 师傅换了方子,叫 “活血化瘀汤”: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养血安神,考虑到李叔患病已久,气血有所损耗;川芎行气活血,能让气血运行更顺畅;赤芍凉血活血,与其他药物配合,消除肾部的瘀血;桃仁、红花是经典的活血化瘀搭档,能消散肾囊肿周围的瘀血阻滞。 喝了三周,李叔笑着说:“腰没那么疼了,之前总觉得腰部有股闷气,现在也感觉顺畅了很多。” 他还提到,有时会觉得腰部微微发热,师傅点头:“这是瘀血在消散,气血流通起来了,是好现象。” 再过一个月,李叔第五次来,他说自己最近容易疲倦,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夜里还经常起夜。师傅为他把脉,脉象虚弱无力 —— 这是瘀难过了,来到 “虚难” 这关。肾囊肿长期耗损正气,加上之前的利水、化瘀治疗,脾肾之气已虚 —— 脾主运化,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肾主藏精,肾虚则精气不足。 师傅又开了 “补肾健脾汤”:山药、山茱萸、熟地、党参、黄芪、炙甘草。山药既能健脾又能补肾,是平补阴阳的佳品;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能防止精气外泄;熟地滋阴补血,补肾填精,为肾脏补充能量;党参、黄芪补气,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气足则能推动水液代谢和气血运行;炙甘草调和诸药,使补药补而不滞。 连服二十五天,李叔再来时,精神饱满,说自己不再容易疲倦,起夜次数也减少了。他感激地说:“现在感觉身体轻松多了,干活也有力气了。” 后来师傅跟我说:“明白了吧?治肾囊肿就像疏通河道 —— 水难要强力排水,别让水湿再积;瘀难要仔细化瘀,别让瘀血再堵;虚难要缓缓补虚,别让根本再损。”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有些肾囊肿患者只用利水药效果不佳,因为瘀血未化;有些光化瘀还会复发,因为虚损未补。师傅还说:“水不除则瘀难消,瘀不化则虚难补,虚不补则症难愈。什么时候该利水、该化瘀、该补虚,得看他的腰部酸不酸、疼得闷不闷、身体乏不乏,不能盲目开药。” 如今我坐诊,每遇到肾囊肿患者,必然会想到这三难。可很多人总是急于求成,喝几天利水药感觉症状减轻就停药,结果没过多久又复发,还抱怨药不管用。他们不知道,这破解三难之法,调理的不只是肾囊肿带来的不适,更是身体内 “气血脏腑的根本”。必须一步一步来,辨证调整,急不得,也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