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巴西这档子新鲜事,10月28号巴西外贸委员会刚拍板,给中国出口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加了高额反倾销税,每吨1148.72到1267.74美元,一征就是五年,这看似是护着自家产业,实则是笔彻头彻尾的糊涂账,算来算去都是自己吃亏。 首先得弄明白,这钛白粉到底是个啥?说通俗点,这东西是涂料、塑料、造纸的染色骨干,建筑业、汽车业都离不了,涂料行业里58%的需求都靠它撑着,是实打实的工业必需品。 巴西为啥急着加税?表面看是本土企业特诺公司去年1月喊冤,说中国产品卖得太便宜,自家3916美元一吨的货,中国货才2350美元,差价快1600美元,倾销幅度高达66%。 于是巴西从去年4月就启动调查,10月先征了临时税,如今干脆给了五年长期罚单。可这账不能只看表面,得往深了扒。 先看中国钛白粉凭啥能卖这个价?根本不是所谓的倾销,而是硬实力摆在那,咱国家钛矿储量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2023年钛铁矿产量超300万吨,占全球34%,钛白粉产能更占全球一半以上,2022年就有484.3万吨,预计2026年能到643.3万吨。 龙佰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硫酸法产能全球第一,氯化法产能中国第一,从原料到生产全链条成本控制得好,价格自然有优势,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结果,跟倾销八竿子打不着,巴西方面拿这个当借口,说白了就是本土企业扛不住竞争,要靠政策兜底。 更有意思的是,这税一加,最先倒霉的不是中国企业,反而是巴西自己人,安徽省商务厅10月29号的公告里写得明白,巴西市场上中国钛白粉占比高得吓人,2023年进口10.08万吨,占他们总进口量的78%,2024年前8个月就到9.88万吨,同比还涨了30.67%。 这么大的供应份额,突然加税相当于直接断了下游企业的便宜原料,巴西的涂料厂、塑料厂现在都慌了神,原料成本一下飙升近一倍,要么停产要么涨价,最后这负担还得落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就像之前巴西不锈钢加税,连梳子、暖壶都跟着涨价,低收入群体最遭殃,这次钛白粉加税,波及面只会更广。 再说说巴西那点保护算盘有多短视。临时税去年10月就开始收了,效果咋样?数据摆在那,裁定后的二季度中国对巴西钛白粉出口直接暴跌56%,可本土企业并没趁机崛起。 为啥?因为没有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这些企业反而没了创新动力,躺在关税壁垒里吃老本,产品质量上不去,价格还居高不下。 这不是凭空猜测,看看巴西之前对不锈钢冷轧板的操作就知道,2012年就开始征反倾销税,2019年续期,2025年10月13号又宣布继续征五年,税率903.48美元/吨,比中国台湾地区高近十倍,结果呢?本土钢厂还是没竞争力,下游家电、汽车企业成本飙升,反而拖累了整个制造业。 中国企业这边其实早有准备,根本伤不到筋骨,咱钛白粉本来就是国内消化一部分,海外卖一部分,2023年出口164.17万吨,巴西只占7.5%,印度、东南亚这些市场需求正旺。 像龙佰集团,年产能151万吨,出口占60%,巴西市场就算受点影响,转头就能把货卖到其他地方,反而能趁机淘汰那些没实力应诉的中小企业,行业格局更集中。 而且这次终裁也留了口子,专用于三聚氰胺装饰层压板基纸的特殊钛白粉就不用交税,说明巴西自己也清楚,有些领域根本离不开中国产品,所谓的反倾销不过是选择性保护。 最讽刺的是中巴贸易的两面性,巴西一边靠着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矿产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可是帮他们稳住了不少出口份额,另一边却在工业产品上动刀子,这实在算不上厚道。 全球贸易讲究的是互通有无,中国有性价比高的钛白粉,巴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本来是双赢的事,非要搞贸易保护,把简单的商业问题政治化,现在全球经济都在复苏,大家拼的是产业链效率,靠关税筑墙只会让自己的产业越来越弱,最后被市场淘汰。 说到底,巴西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表面上给本土企业撑了腰,实际上坑了下游产业,害了本国消费者,还寒了贸易伙伴的心。 中国钛白粉的竞争力是靠资源优势、技术升级堆出来的,不是靠所谓的倾销,这点巴西心里门儿清,五年时间不短,等他们发现本土企业还是扶不起来,下游企业怨声载道,再想撤销关税可就晚了,贸易保护从来都是双刃剑,伤别人的同时,更会扎伤自己,巴西这笔糊涂账,早晚得自己买单。

 
                         
                         
                         
                         
                        ![[点赞]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错判中国贸易底牌!巴西圣保罗港,200万吨大豆](http://image.uczzd.cn/16144064029186383836.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