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1年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外调杭州的苏轼,在赴任途中夜游镇江金山寺,意外地记录下一个千年谜案。 当夜,长江在月色下静静流淌。正当苏轼沉浸于“江月相映,水天一色”的宁静时,异象突生——“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他在传世诗作《游金山寺》中如是写道:江心突然出现了如火炬般明亮的发光体,其强烈的光芒甚至照亮了山壁,惊起了已栖息的飞鸟。他特意自注:“是夜所见如此”,强调此为亲眼所见,非凭空想象。 这转瞬即逝的奇异景象,让见多识广的苏轼也深感震撼,他在诗中发出了“怅然归卧心莫识”的慨叹——怀着困惑的心情回到卧处,心中却无法辨识刚才所见究竟为何物。他甚至联想到这或许是江中水怪所为,又或者是某种预示自己宦海浮沉的神秘预兆。 千年后,我们还能解读这一夜的奇观吗? 最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某种大气光学现象,如“球状闪电”或江面沼气(甲烷)因某种原因被点燃并形成的“冷火焰”。这与苏轼描述的“炬火”、“飞焰”形态较为接近。 也有人推测可能是大量发光浮游生物聚集形成的异常亮光,但其亮度能否达到“飞焰照山”的程度,值得商榷。 无论真相如何,这一事件因苏轼的诗笔而流传千古。它不仅是这位大文豪人生中的一个难忘插曲,也成为了中国古代UFO记载或异常现象记录中最著名、最引人遐想的案例之一。它提醒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超越了当时人们的认知,至今仍在等待着科学的解答。苏轼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