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核心原因是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新规,而非安世半导体供应危机 话说最近欧盟那边闹得挺凶,法国总统马克龙直接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一锤定音,说要对中国动用最狠的贸易手段。这事儿的核心不是什么芯片短缺,而是中国商务部刚出的稀土出口新规。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四个公告,56号、57号、61号和62号,直接把稀土管制范围拉大,新增了钬、铒、铥、铕、镱这五种元素,还管住了相关开采设备和冶炼技术。简单说,这套规定要求出口前必须申报最终用途,哪怕是境外回收的也得过审批关,目的是稳住国家安全和全球供应链。欧盟那边一下子炸锅了,因为他们80%以上的稀土都靠中国供着,这玩意儿是电动车电池、国防装备和风电设备的命根子。 马克龙这回的表态来得挺突然,但也算有迹可循。10月23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本来是聊经济复苏的,结果他直奔主题,点名中国的新规是“经济胁迫”,建议欧盟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也就是ACI。这东西是欧盟2023年底刚上线的贸易大杀器,能对第三方国家甩关税、限投资,甚至卡公共采购,本来设计时就瞄着中国这样的情况,但到现在还没真用过。马克龙说,如果谈不拢,就得按下这个“核选项”,听起来挺硬气。可欧盟内部不是铁板一块,德国总理默茨就泼了盆冷水,表示成员国还没共识,汽车业巨头们更急眼,因为他们生产线一停,损失就海了去。 为啥马克龙这么急?说白了,欧盟对稀土的依赖太深了。中国控制全球加工产能的九成以上,欧盟想脱钩谈何容易。过去几年,他们试过从澳大利亚和非洲挖矿,可那些矿场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还得等环保审批。记得2010年中日那场稀土风波,日本折腾半天也没建起稳定替代链,现在欧盟面临的局面更棘手。马克龙的逻辑是,先亮剑示威,逼中国让步,但这招风险不小。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附和,说要研究所有选项,包括ACI,但她更倾向于对话,而不是直接开干。欧洲商界反应也冷静,法国和德国的制造商已经在游说政府,别把事儿闹大,毕竟中欧贸易额去年就破8000亿欧元,谁也不想自断臂膀。 现在得说清楚,这事儿跟安世半导体的供应危机不是一码事。安世,也就是Nexperia,是荷兰芯片公司,中国翼丰集团控股的。10月4日,中国商务部通知,禁止安世中国出口某些成品组件和设备,原因是荷兰政府介入收购,涉嫌违反出口管制。这直接卡住了沃尔沃、大众、日产这些车企的脖子,全球汽车供应链又开始抖。博世都跳出来喊话,说这会威胁就业和竞争力。但马克龙在峰会后明确表态,稀土新规才是大头,芯片问题是枝节。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也跟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视频聊过,焦点全在稀土审批上,没提安世。安世危机更多是中美欧科技战的延伸,中国商务部强调这是针对特定交易的回应,不是全面封杀。截止10月28日,安世中国已经恢复对国内分销商的销售,但对欧出口还悬着,谈判在继续。 从更广的贸易格局看,中国的新规其实挺克制的。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说,这是正常的管理措施,跟国际惯例接轨,不是针对谁的报复。稀土作为战略资源,中国有权管,欧盟也承认这点,但他们总爱扣“胁迫”的帽子。话说回来,欧盟自己也玩过类似把戏,比如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现在轮到自己吃亏,就急了。马克龙这人一向爱出风头,从黄马甲运动到养老金改革,他总想当欧洲的“救世主”,但国内经济压力山大,通胀高企,失业率不降,这回对外硬刚,说不定是转移视线。德国那边更务实,默茨直说要评估经济影响,东欧国家也靠对华投资吃饭,谁都不想跟钱过不去。 后续发展到现在,风头已经软化了。10月27日,欧盟和中国敲定高层会谈,地点布鲁塞尔,焦点是稀土审批便利化。中国承诺给欧盟企业绿色通道,欧盟则表示理解安全关切,双方都想通过磋商摆平。欧盟委员会已经在内部评估ACI的可行性,但专家说,启动门槛高,得27国一致同意,还得证明是“胁迫”。历史上,这工具是为特朗普关税准备的,现在对上中国,效果打折,因为中欧互补性太强。欧盟企业界,比如大众和西门子,已经在游说,别升级摩擦。短期看,稀土价格可能小涨,但不会崩盘,中国产能稳,全球库存够缓冲半年。 长远来说,这事儿暴露了欧盟的战略短板。稀土不光是工业原料,还牵扯国防安全,比如导弹制导和雷达系统。欧盟想建自己的供应链,得砸大钱,估计得10年起步。美国那边也跟着起哄,但他们自己稀土加工也靠中国,拜登政府刚批了加州矿场复产,可产量杯水车薪。马克龙的强硬姿态,表面上看是团结欧盟,实际可能适得其反,德国汽车业和法国航空巨头都私下抱怨,说这会抬高成本,伤及竞争力。中国商务部回应得很稳,强调合作共赢,不会让事儿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