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城市文脉的City walk——浙大城市学院老年大学开展“宋韵文化探古今”研学活动

10月27日,一场跨越年龄的城市文脉Citywalk,在杭州博物馆、城隍阁、中山路南宋御街展开。浙大城市学院老年大学以“宋韵文化探古今”为主题,在考古专家、浙大城市学院考古学系主任杜正贤教授的带领下,30余名老年大学文化主题研学班学员与浙大城市学院学生文旅研学社的大学生志愿者携手同行,深入杭城博物馆街区,在一步一景的沉浸式体验里触碰城市人文历史的宋韵脉络,开启了“文脉传承・润学杭城”的全民学习周研学之旅。

走进杭州博物馆,解码城市文脉

此次主题研学带教的杜正贤教授,深耕考古数十年,是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主持发掘的南宋太庙遗址、南宋临安府治遗址、老虎洞南宋官窑遗址、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和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五度荣获“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全国获此殊荣最多的考古人,也是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的发现者。他以文物为钥、以文脉为径,带领老年大学学员们与学生文旅研学社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解锁吴越江南的千年文明密码。

杭州博物馆馆藏丰富,陈列着各类文物、文献资料与标本,是承载杭州千年文明记忆的文化殿堂。杜正贤以馆内文物为“活教材”,结合数十年考古经历,将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与人文故事娓娓道来。

从“吴山之源”到“山魂永续”,大家或凝神聆听,或驻足凝视文物细节,不时用手机记录讲解重点与文物特征。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逐步理清杭州城市文脉的传承轨迹。学员王陆庄表示:“此行收获良多,原本以为杭州历史核心在南宋,今日逛杭州博物馆才知其脉络可追溯至战国,不禁叹服中华文脉的悠久厚重,值得我们潜心钻研!”

登高城隍阁,纵览古今杭城

城隍阁矗立于吴山之巅,是俯瞰杭城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全景、品读杭城古今的标志性建筑。重阳佳节临近,老年大学研学班的学员们一同登高望远,在城隍阁凭栏远眺,西湖的碧波山色与杭州城的现代楼宇交相辉映,古今风貌在此无缝衔接。

杜正贤结合城隍阁的历史背景,讲解杭州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案例,让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最忆是杭州”的独特文化意境。学员刘春香表示:“登顶城隍阁俯瞰杭州,更加感受到杭城的千年变迁,今天的研学活动既有文化底蕴又具体验感,期待越办越好!”

漫步南宋御街,探寻宋韵遗迹

学员们沿着南宋御街鼓楼南段缓步前行,杜正贤围绕御街的历史变迁,为大家细致还原南宋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市井文化。

从朝天门的过往到中山路的旧时风貌,大家仿佛置身南宋市井,感受杭州的传统底蕴。在南宋御街石碑前,学员们纷纷合影留念,将这份“宋韵记忆”定格。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探访和专家讲解,宋韵文化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概念,能切身感受到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创新活力之城的人文源流。”

研学活动也激发着浙大城市学院学生文旅研学社陈羿帆的思考:“宋韵文化传承、开放的城市气质、繁荣的商业文明,如何潜移默化今日杭州的城市精神、美学追求和经济发展?”

与年轻人充满好奇与探索的Citywalk不同,这更是“银发学子”的一次文化深耕:老年学员带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城市变迁的亲身记忆,他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带着“老杭州”的记忆,他们在行走中探寻“古今杭州”的文脉印记,这种“探古今”,不仅为老年学员架起了一座触摸宋韵历史的桥梁,更是连接个人生命史与城市发展史的过程。

“文脉传承・润学杭城”,作为全民学习周活动的组成部分,这场老年大学行走式的人文历史课,既丰富了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宋韵文化的认知,更搭建了师生互动、老少共建的学习平台,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在跨代际的交流中深入人心。

依托大学特色学科资源,深耕城市文脉,文化主题研学活动,不仅是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行走,也让长者们成为城市文化的深度阅读者和传播者。浙大城市学院老年大学首次开设的文化主题研学班,整合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文旅新业态,立足杭州,以文化遗产、城市文脉为内涵创新点,开展“人文行走大运河”“宋韵文化探古今”系列研学活动,为老年学员搭建终身学习的优质平台,让千年宋韵在当代城市的肌理中焕发新的生机,生动诠释了何为“人民的城市”与“可阅读的城市”,是终身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结合的鲜活实践探索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