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万建辉通讯员黄玉衡)由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和萍乡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翰墨流芳传文脉——湖北名家书张之洞诗词楹联展”,日前在大禹文化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湖北书法名家四十余件精品力作,涵盖正、草、篆、隶等多种书体,风格或雄浑奔放,或古拙雅致,彰显“敢为天下先”的文化气魄。

“翰墨流芳传文脉——湖北名家书张之洞诗词楹联展”海报。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为解决燃料问题,选定萍乡煤矿为焦炭供应基地。此后,萍乡优质煤炭经铁路、水路源源不断运抵武汉,支撑起汉阳铁厂的钢铁生产,这一“煤铁联营”模式,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重工业体系化发展的先河,更推动了武汉与萍乡的经济联动,成为近代工业协同发展的典范。自此,萍乡煤炭沿铁路、水路源源输往武汉,点燃了近代钢铁的熔炉,也开启了中国工业史上“煤铁联营”的先河。
张之洞诗文楹联既有“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的豪迈,亦含“文如大历十才子,园似将军第五桥”的雅致,更见“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己”的哲思。这些文字既是历史的注脚,更是精神的火炬,承载着他对国家、对社会的深沉思考与担当。
展览现场。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供图
萍乡与武汉,从此在工业文明的脉络中结下深厚渊源。时光流转,文脉绵长。如今,两地因文化再度相聚,《翰墨流芳传文脉——湖北名家书张之洞诗词楹联展》在萍乡博物馆隆重亮相,展现鄂赣两省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

展厅现场。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供图
展览以笔墨为媒、以楹联为桥,共叙文脉情谊,重温那段“煤铁联营”的峥嵘岁月。展览集湖北书法名家之作,书家们运用正、草、篆、隶、行、楚简等体,融朴茂、古拙、雅致于一体,四十余件作品或雄浑如江涛奔涌,或清雅似东湖烟月,笔墨间既见楚风赣韵的地域特色,更显“敢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