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刚把首相宝座坐热3天,就抛出个让全网炸锅的消息,她明明白白的表示接下来要跟俄罗斯签和平条约。结果这股期待的热乎劲还没焐热,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就出来泼了冷水。 才上任第三天,高市早苗就扔出这么一个重磅炸弹,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10月24日,她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发表首次施政演说,语气坚定得几乎不像刚上任的新首相。 她说,日俄关系正处“艰难时期”,但日本政府的方针是“解决领土问题并缔结和平条约”。这话一出口,整个东亚都开始重新估算日本的外交走向。 高市不是普通的政治新手。她是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也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她的出现本身就带着不小的象征意味。 更何况,自民党如今在国会中并未稳操胜券,联合执政的基础也远没那么牢固。 她必须用某种方式稳住场面,让人看到她不只是象征,更是实权人物。 这时候,选择在外交上做文章,既能转移国内对“黑金”丑闻的视线,又能迅速聚焦舆论风口。 而俄罗斯,显然是最具象征性的突破口。北方四岛的问题搁置了整整80年,从未真正松动。 从苏联到俄罗斯,从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到安倍时代的“经济换领土”,每一次接近都以失败告终。 2024年3月,俄罗斯甚至宣布,四岛主权“彻底不再谈判”。所以当高市明确表示要“缔结和平条约”时,哪怕她没有说得太多,依然足以震动整个国际舆论。 但俄罗斯并没有被她的表态打动。演说后不到几个小时,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就站出来回应。他说,俄罗斯“支持签署和平条约”,但也强调,日本的制裁让对话“难以为继”。 看似给了面子,实则句句带刺。制裁没取消,怎么谈?四岛归属没放弃,怎么谈?和平条约不是说说就能成的事。 配合这场“语言游戏”的,还有动作上的“硬碰硬”。24日深夜,俄军派出图-95MS战略轰炸机靠近日本领空,明显是对高市演说的直接回应。 高市当然知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外交试探。她选择这个时间点,不只是因为刚好上任,更因为她面临的国内局势不容她等太久。 物价飞涨、财政赤字突破GDP的200%、民众对政治腐败的愤怒逐渐升温。 她需要在短时间内制造一种“掌控全局”的幻觉。不出意外,这次对俄示好就是为了制造这种幻觉。 而在更深层的层面,高市正在试图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的“安倍路线2.0”。她想在“经济合作换领土谈判”的旧框架中,加入更多新元素,比如气候合作、能源互补、甚至是文化交流。 她希望通过这些非传统议题,为日本打开一个不那么激烈的外交窗口。 这背后还有更现实的利益驱动。日本在能源上对俄罗斯的依赖并未因制裁而消失,反而因为替代方案成本过高而变得更吃力。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不是为了帮日本省钱才谈条约的。它要的是政治承认,是对其在二战后领土现状的接受。 日本坚持四岛全归,俄罗斯坚持“领土不可谈”,这就是死结。没有一方松口,就没有条约的可能。 高市早苗也清楚,真正能让俄罗斯坐下来谈的,不是她的演说,而是她是否愿意改变日本的立场。 解除制裁,是俄罗斯的第一要求;承认现状,是第二要求。她在演讲中只谈到了“对话”和“和平”,却对制裁和四岛归属只字未提。 但这个策略在俄罗斯那里并不奏效。莫斯科对高市的信任几乎为零。早在2022年,她因极右言论被列入俄方禁入名单。 她的历史观、她对二战的态度、她对中俄的警惕,一直让克里姆林宫对她充满戒备。 说到美国,也不能忽略这层因素。高市强化日美同盟的态度比谁都坚决。她上任后就表示,要提前实现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 美国当然欢迎日本“更有担当”,但也绝不会希望它与俄罗斯走得太近。 尤其是当前美俄关系仍处冰点,日本若在中间斡旋太深,反而会被夹在两头受气。 这也是高市目前最棘手的地方。她一边要守住对美的战略承诺,一边又想在对俄关系上打开缺口,还要兼顾与中国的微妙互动。 但她的“多边平衡术”能撑多久,要看她能不能在国内站稳脚跟。目前71%的内阁支持率虽高,但这很可能只是“新首相红利”。 70.2%的民众反对她启用“黑金”丑闻官员,已经在给她敲响警钟。外交操作再漂亮,若失了民意,也只是空中楼阁。 更别说日本国内对这次对俄示好的态度并不一致。能源企业当然欢迎,制造业却担心供应链再次动荡。 渔民协会更是直接表态,要求政府保障北方四岛周边的捕鱼权益。 而在野党则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外交摇摆”,认为她这是冒险赌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民意反噬。 实际上,这次和平条约倡议多半难有实质进展。俄罗斯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它不会在立场上让步。 日本若不解除制裁、不放弃四岛要求,俄罗斯就没有动机谈判。高市或许也清楚这一点,只是她更在意这场“表演”带来的政治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