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CNN援引曾经在两艘航母上服过役的美国海军准将卡尔的话说,中国福建舰的飞机运行能

CNN援引曾经在两艘航母上服过役的美国海军准将卡尔的话说,中国福建舰的飞机运行能力只有美国50年前尼米兹级的60%。 这位美国海军准将卡尔口中的 “运行能力”,核心无非是航母的命脉 —— 弹射系统,可拿 50 年前的尼米兹级跟福建舰比,简直是拿着老黄历评判新科技。 尼米兹级首舰 1975 年服役时标配的 C-13 蒸汽弹射器,说它是 “能量黑洞” 都算客气,美国公开数据显示,这玩意儿弹射一架飞机就得消耗 610 公斤蒸汽,8 架飞机弹下来近 5 吨蒸汽就没了,能量转化率更是低到可怜的 4%-6%,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它的持续性,尼米兹级以 30 节航速开始弹射,连续弹 8 架飞机航速就会跌到 22 节,必须停摆 15 到 30 分钟等锅炉重新加压,不然蒸汽压力不够根本没法继续,这哪是作战装备,简直像个需要频繁喘气的老机器。 这蒸汽弹射器的推力还死顽固,只能固定输出,重型战机想起飞就得减油减弹,等于还没开战先自砍战力,轻型无人机又怕被这股蛮力拆了架,典型的 “挑三拣四”。1997 年尼米兹号搞 “高潮” 演习,号称创下了极限纪录,可 98 小时才出动 975 架次,平均每小时刚 10 架次,换算成日均也就 243 架次。 这还只是演习里的理想状态,到了实战中水分更大,2002 年阿富汗战争时,参战的尼米兹级日均出动架次跌到 90-100 架,2003 年打伊拉克也才 120-130 架次,跟演习数据差了近一半。 再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这可是能跟美国福特级站在同一梯队的技术,全球至今也就中美俩玩家。中国的电磁弹射能量转化率直奔 60% 以上,有资料甚至提到能达到 90%,是尼米兹级蒸汽弹射的十倍都不止,45 秒就能攒够弹射能量,3 秒就能把飞机送出去,效率直接拉满。 关键它还不抢航母动力,尼米兹级弹一次就得挪用推进系统的蒸汽,福建舰靠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供电,马伟明院士早就说了,这技术比美国福特级的中压交流领先一代,人家还在预研,我们已经实装了。 这种技术代差直接体现在运行稳定性上,福建舰连续弹射时航速能稳稳保持 30 节,根本不用停摆等动力恢复,3 部弹射器能实现每分钟 3 架次的速率,理论上单日最大出动架次能到 370 架,央视披露的权威数据显示,福建舰日均起降能达到 270-300 架次,这已经远超尼米兹级的极限纪录了。 更能体现优势的是适配性,福建舰已经完成了歼 - 15T、歼 - 35 隐形战机和空警 - 600 三型机的电磁弹射训练,重型机不用减油减弹就能满负荷起飞,连攻击 - 11 这类轻型无人机也能稳稳弹射,反观尼米兹级至今都没法兼容隐形战机的高效弹射,福特级更是连 F-35C 的常规弹射训练都没完成,还闹出过每弹射 272 次就需维修 6 个月的笑话。 卡尔准将还拿甲板布局说事,硬说福建舰斜角甲板夹角 6 度影响调度,可对比俯视图就知道,福建舰的夹角明明也是 9 度左右,纯粹是视觉误差闹的笑话。 就算他揪着 2 号弹射器侵入着舰区不放,福建舰 30 分钟内就能靠 3 部电磁弹射器放飞 36 架战机,占总搭载量的一半多,完全能通过调度错开起飞和降落时间,根本不影响效率。 更讽刺的是,福特级的电磁弹射故障率高达 0.25%,是设计标准的 10 倍,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已经创下 4000 次无故障纪录,故障率不足 0.2%,可靠性甩了美国几条街。 这位准将怕是忘了自己服役过的航母有多 “娇贵”,尼米兹级的蒸汽弹射器维护起来堪称噩梦,每部弹射器每天得靠上百名士兵轮番检修,稍有不慎就出故障。 2005 年罗斯福号在波斯湾部署时,就因为蒸汽弹射器故障导致单日出动架次不足 50 架,差点耽误任务。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维护简单得多,人员需求减少 30% 以上,成本直接砍半,这运行效率的差距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抹平的。 说到底,卡尔拿 50 年前的技术跟当下的顶尖科技比,本身就站不住脚。尼米兹级的蒸汽弹射器在当年或许算先进,但放到今天早已是落后产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光是能量利用率和持续作战能力就实现了代际超越,更别提还能兼容隐形战机和无人机,这种综合运行能力早已把尼米兹级甩在身后。 真要比的话,福建舰该对位的是福特级,可就算跟福特级比,咱们的中压直流技术、更低的故障率和更快的形成战力速度,也没落下风,这位准将刻意拿尼米兹级来贬低,反倒显得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