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英国首相斯塔默最近与特朗普通了个电话,两人达成共识:要让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以此迫使俄罗斯结束战争。 斯塔默还特别强调,特朗普应该在本周与中方会晤时当面施压,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国际舆论场引发热议。 表面上看,这是英美两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又一次协调动作,斯塔默声称,在欧美对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后,俄罗斯的战争能力明显下降,乌克兰在前线的态势已经发生改变。 他对中印减少对俄依赖表示满意,但认为这还不够,必须让所有国家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套逻辑站得住脚吗?从数据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能源贸易不降反升,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达7800万吨,天然气超过350亿立方米,俄罗斯已经稳居中国最大天然气供应国的位置,占进口总量的32%。 9月份俄气与中国石油集团还签署协议,要把管道年供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到440亿立方米,而且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达到45%,这些数字说明,中俄能源合作正在深化,根本不是西方制裁能轻易撼动的。 更讽刺的是,斯塔默所说的乌克兰“处境改善”与战场实际情况完全相反。 国际战略研究机构的评估显示,俄军在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方向稳扎稳打,乌军每月流失上万名有经验的士兵,动员体系濒临崩溃,冬季取暖储备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谈“态势改变”,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 从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来说,中国从哪个国家购买石油,完全是基于自身能源需求和正常贸易规则的自主决策,中俄能源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商业往来,既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 英美凭什么要求中国改变能源进口政策?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别国主权的侵犯,是典型的霸权思维在作祟。 值得注意的是,美英在这个问题上展现出明显的双重标准,印度同样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就对其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 但面对中国,特朗普却避而不谈制裁,原因很简单:美国需要中国购买美国石油,需要中方放松稀土出口管制。 之前的关税博弈已经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损失惨重,特朗普不敢再轻易激化矛盾,这种区别对待,让斯塔默的公开表态显得格外尴尬。 欧盟内部对制裁俄罗斯的态度也远非铁板一块,第19轮制裁方案出台后,匈牙利明确表示要诉诸法律反对,斯洛伐克抱怨小国没有生路。 与此同时,俄罗斯通过1200艘“影子舰队”成功将石油出口转向亚洲市场,对欧洲的石油出口占比从40%降到15%,但10月份能源收入仍然高达150亿美元。 制裁不仅没有削弱俄罗斯,反而让欧盟自己承受了工业成本飙升的代价,德国已有超过两百家工厂因能源价格过高而关停。 斯塔默之所以如此卖力地撺掇特朗普对华施压,背后反映的是欧洲当前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欧洲想彰显独立自主,不想完全依附美国;另一方面,在安全问题上又不得不依赖美国的庇护。 一方面,欧洲希望保住与中国的巨大贸易红利;另一方面,又怕因为“对华温和”被美国和国内反对派清算,所以只能时不时发表一些强硬言论,向美国和国内选民展示自己的“政治正确”。 但这种做法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将能源贸易政治化,逼迫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只会加剧国际对抗,让全球供应链变得更加脆弱。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通过平等对话搭建谈判平台,而不是挥舞制裁大棒到处施压。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一直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既不拉偏架,也不火上浇油,而是积极劝和促谈,中国会继续根据自身利益和国际准则,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开展正常贸易往来。 至于斯塔默和特朗普的这番表态,更像是霸权思维的虚妄挣扎,如果西方继续沉迷于这种逻辑,到头来只会在现实面前一败涂地,让自己陷入“制裁反噬”的困境,毕竟,世界已经不是那个西方说了算的时代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