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酸菜池中抽烟吐痰:如何确保不再出现“老痰酸菜”?

酸菜池中抽烟吐痰,这样的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反胃。

近日,一段疑似拍摄于酸菜企业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一名男子站在酸菜池中用钢叉翻动酸菜,边干活边抽烟,还往池子里吐痰。10月27日,兴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该批次酸菜已被全部扣押,未流入市场,并将按照相关操作规程销毁,而相关涉事企业也正在接受调查。

这场景,与三年前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如出一辙,那里的工人也是光脚踩菜、乱丢烟头、吐沫横飞,“老坛酸菜”一度被网友痛斥为“老痰酸菜”。当时,整个行业都以为会借此刮骨疗毒,可没想到,三年后,还有企业敢这么干。

事件发生后,兴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行动,扣押了涉事酸菜,涉事企业也正在接受调查。但处罚一家企业容易,而让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怎样才能吃上一口干净的酸菜?

从视频看,这家企业的生产环境恶劣,工人处理垃圾极为随意,显然是企业长期漠视食品生产安全问题。这种粗放经营模式,与“土坑酸菜”事件中的企业经营模式如出一辙。在“土坑酸菜”事件中,当地人曾辩解“几十年几百年都这样做”,但“传统”不等于合法,生产方式落后并不等于就能够被公众接受。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因此,再传统的做法,流通到市场也必须达标。

其实,“土坑酸菜”的出现,本质是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的矛盾。最初,酸菜是“老坛”腌制,但这种腌制方式效率慢,无法满足市场庞大的需求,于是发明了土坑腌制这种“捷径”。但“捷径”带来了光脚踩菜、烟头乱扔、随意吐痰等安全问题,这些行为直接污染了食品。在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粗放经营模式显然已经过时。酸菜产业必须升级,走向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这才是唯一的出路,也是让人放心的出路。

在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面,国内并非没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某酸菜企业出口到日本的芥菜生产线,从种子到加工都执行严格标准:种子来自国外,委托大户种植;腌制用造价30万元的池子,不用人踩,而是自动化操作;酸菜清洗12遍,经X光机检查才能出厂。这样的生产方式,成本虽高,但完全避免了“老痰酸菜”的出现。这说明,只要企业愿意投入,转型升级生产方式,食品安全是完全可控的。

要让酸菜行业彻底改变,不能止步于查封和追责。相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生产与销售标准,并严格执行。如果企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达不到“安全”与“卫生”的合规标准,应该以建设性理念进行规范整治,要么督促其转型升级,要么直接淘汰。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有信誉的品牌,用脚投票倒逼企业改进。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丝毫马虎不得。从“土坑酸菜”到“老痰酸菜”,问题出在企业的短视和监管的松懈上。只有行业、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才能让百姓吃上放心的酸菜。毕竟,食品安全不是儿戏,每一口酸菜,都承载着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