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蒋介石召见谷正伦时,质问:“我把贵州交给你,你一枪不发就逃跑,还把派去的军长刘伯龙给杀了,是何居心?” 1950年初春的台北草山行馆,蒋介石面对垂手而立的谷正伦,将茶杯重重顿在案几上。 这位刚逃台不久的"贵州王"衣衫下摆还沾着香港渡轮的咸腥水汽,此刻却要解释,为何既未固守西南门户,又擅杀黄埔系将领? 谷正伦接手贵州时,看似很风光实则深陷困局。 1948年他受命主政家乡,名义上掌握省政军权,实际能调动的仅有六个保安团。 蒋介石为制衡地方势力,安排嫡系89军军长刘伯龙驻防黔东南,此人仗着黄埔三期出身和"勤王救驾"功绩,公开讥讽谷正伦是"败军之将"。 军需分配权握在中央系手中,省府公文需经刘伯龙副官盖章方能提取弹药,这种"以将制督"的权术埋下日后火并伏笔。 刘伯龙的暴戾在黔东南激起民变,他以"清剿共匪"为名在黄平屠杀数百苗民,将头颅悬挂寨门示众。 强征军粮时活埋抗税乡绅,连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都密报其"形同流寇"。 但真正点燃谷正伦杀机的,是1949年11月14日的卢焘事件。 这位曾任黔军总司令的元老应谷正伦恳求出山维持贵阳秩序,却被刘伯龙骗至郊外枪决。 消息传到晴隆临时省府时,谷正伦正吐血卧病,闻讯砸碎药碗厉声道:"杀我长官,如断我手足!" 在群愤之下,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开始了。 谷正伦先让弟弟谷正纲向行政院发电"病重请辞",同时授意保安副司令韩文焕致电刘伯龙,谎称移交绥靖公署主任职务。 当刘伯龙兴冲冲带卫队赶到晴隆县府时,埋伏在回廊的机枪手突然开火,其随身佩枪甚至未及拔出枪套。 杀死蒋介石的嫡系军官,谷正伦深知台湾并非安全之地。 他并未立即赴台,而是于1949年11月底先经昆明逃往香港,观望风头。 在香港,他过得并不安逸,一方面要应对蒋介石通过保密局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因“擅杀”刘伯龙而受到台湾方面的指责和调查。 1950年4月,在台湾当局勒令所有滞留香港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必须前往台湾报到后,谷正伦才硬着头皮抵达台湾。 抵达台湾后,谷正伦立刻受到了蒋介石的严厉质询。 蒋介石当面斥责他“我把贵州交给你,你一枪不发就逃跑,还把派去的军长刘伯龙给杀了,是何居心?”。 尽管谷正伦极力辩解,声称刘伯龙“该杀”,并列举其抗命、通共等罪状,最终蒋介石以“此事不必再谈了”作结,未再深究,但显然已对谷正伦失去信任。 此后,谷正伦被彻底边缘化。 1950年10月,他被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这只是一个虚衔,并无实权,所谓“顾而不问”。 1952年10月,蒋介石推行“军官假退除役制度”时,谷正伦以中将衔退役。 更不幸的是,困扰他多年的胃病在1953年恶化为胃癌。 同年11月3日,谷正伦在台北病逝,终年63岁。死后,蒋介石下令追赠其为陆军二级上将。 谷正伦从诱杀刘伯龙到在台湾郁郁而终的经历,是国民党政权溃败到台湾后,内部倾轧、秋后算账的一个缩影。 他临终前叮嘱墓碑上不写官衔,并牵挂独子,其境遇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