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觉醒来,估计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这事儿闹得挺大啊,东北老铁们全跑锦州蹲点儿去了

一觉醒来,估计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这事儿闹得挺大啊,东北老铁们全跑锦州蹲点儿去了。 你说肖战这人气,愣是把零下十几度的街头整出春运火车站的感觉。 他刚落地那会儿还穿着薄外套嘚瑟呢,结果没两天就裹上及膝羽绒服了东北的寒风专治各种不服,管你是不是顶流爱豆。 听说剧组每天得准备二十多个暖宝宝,演员说话都带白雾特效,导演喊卡都得趁风小的间隙。 要说这《小城良方》也是会挑时候,偏选在最冷的腊月开拍。 现场工作人员裹得像粽子,摄像机都得贴发热贴防冻关机。 当地居民可算开了开了眼,天天举着手机围堵拍摄点,连卖烤红薯的大爷都学会用“代拍”这词儿了。 有个大姐凌晨五点带着暖壶给全组送姜汤,说是怕肖战冻着耽误拍戏进度。 要我说啊,这阵仗比当年赵本山回铁岭还热闹。 你们发现没?顶流明星扎堆往小城市跑已成趋势。 前阵子王一博在襄阳古城拍戏,直接把牛肉面馆吃成网红打卡点。 去年杨幂在景德镇呆三个月,带动本地陶瓷销量翻了三倍。 现在品牌方学聪明了,与其砸钱买热搜,不如让明星深入三四线城市制造真实话题。 据说肖战这次住的是锦州老牌宾馆,每天上下班必经菜市场,这可把站姐们愁坏了修图都避不开背后挂的腊肉香肠。 不过话说回来,演员挨冻受罪真能换来好作品吗? 十年前《悬崖之上》在雪乡拍到最后,张译手指冻得按不动门铃只能只能改剧本。 今年春节档某大片在南方影视城搭景拍摄,反而靠后期做出逼真雪景。 现在观众精得很,光靠“演员亲自挨冻”这种噱头早糊弄不了人。 倒是肖战裹成熊瞎子还要保持帅气的画面,莫名有种反萌差。 我特意查了查锦州的气候资料,一月份平均气温零下十五度,体感温度能降到零下二十多。 当地人出门都戴雷锋帽绑护膝,明星穿着单薄戏份在露天片场候场,确实够呛。 听说剧组准备了移动暖房车,但转场路上那十来分钟足够让人牙齿打架。 有场夜戏拍到凌晨三点,群演们冻得台词都说不利索,导演临时改成无声镜头反而更显意境。 突然想起去年这时候,《狂飙》剧组在江门也是天天被围观。 张颂文买菜被大妈追着送芹菜,李一桐在小吃店被粉丝包围到报警。 现在饭圈文化都快成地方旅游推广新路子,各地文旅局应该给顶流明星发宣传大使聘书才对。 你看锦州烧烤这几天热搜指数暴涨,老板忙得把得把“肖战同款套餐”牌子挂门口,虽然人家压根没来过店里。 说到这儿不得不佩服当代网友的侦查能力。 有人通过路灯造型锁定拍摄地在南京路步行街,根据外卖员棉袄厚度推断当日气温,连肖战助理手里拎着的暖手宝型号都被扒出来是日本限量款。 要我说把这劲头用在科研领域,国产芯片早突破光刻机难题了。 对了,你们注意到没有?近期现实主义题材剧特别青睐东北取景。 从《人世间》到《漫长的季节》,再到现在的《小城良方》,黑土地成了年代剧香饽饽。 其实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经典电视剧都在哈尔滨取景,现在不过是文艺复兴。 毕竟皑皑白雪自带怀旧滤镜,老工业基地处处是故事场景。 话说回来,演员在极端环境下的临场反应往往最真实。 据说有场戏需要肖战在结冰路面奔跑,结果他滑倒时下意识护住对面老演员的举动直接被剪进正片。 比起那些靠替身抠图的剧组,这种即兴表演反而成就经典瞬间。 记得前两天刷到个视频,当地居民用东北话朝片场喊“战战啊进屋暖和会儿”,场记憋笑憋得直抖腿。 要不说语言幽默是东北人的天赋技能呢,连追星都能整出喜剧效果。 其实寒冬拍戏考验的不只是演员,整个制片团队都在连轴转轴转。 摄影组要给设备贴满暖宝宝,化妆师得随时补妆防止结霜,就连送餐车都得掐着点赶在盒饭凉透前到达。 有个执行制片偷偷跟我说,他们现在已经练就三分钟吃完麻辣烫的神技。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以前明星躲狗仔都往五星级酒店钻,现在反倒主动融入市井生活。 肖战在锦州夜市被拍到时,手里还举着啃了一半的糖葫芦。 这种烟火气可比精修图珍贵多了,你们觉得呢?